其结果就是使得某些地位相当高的人士也莫名其妙。即使最高层人士也有人认为列宁将被埋葬入土。1月26日苏联苏维埃第二次代表
大会举行追悼大会。会上一些领导人的讲话都意味着列宁遗体将被埋葬。季诺维也夫说:明天我们将把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埋入坟墓”。加米涅夫说:“现在我们拜倒在领袖墓前。”1月27日季诺维也夫在文章中写道:“真好,决定把伊里奇埋入坟墓!真好,我们及时领悟到这样做!所以,把伊里奇的遗体掩埋入土已经不再那么令人难以忍受了。
托洛茨基当时在赴苏呼米休养途中,没来得及赶回来参 加葬礼,他后来 在《我的生平》中 写道:本应当把 列宁看做革命领袖,而现在却把他当做教会等级的首领。不顾我的 多 次抗 议,在红场建立了侮 辱 革 命意 识的陵 墓。
斯大林在追悼 会 上 发表了带有 浓重宗 教色 彩的宣 誓词,连”遗嘱“一词用的也不是法律用语”завещание“,而是具有强烈宗教 色彩的”заповедь“(戒条,圣训)。他 开始把列 宁神 化!
列宁葬礼后不久,1月30日,克鲁普斯卡娅针对”为伊里奇树立纪念碑“而建立基金库一事,在报上发表短 信说:”我对你们有一个很大的请求,不要把自己的悲 痛变成对他个人的表 面崇敬。不要为他树立纪念碑,不要 建造用 他的名字 命名 的 宫殿,不 要举办豪 华的 隆重纪念 仪 式,等等,这一切他在 生 前认为没有什么意义 ,感到是 一种累 赘。“
【遗体保存问题可能造成社会分裂】
匆忙修建的陵墓在列宁遗体移入后立即关闭了。官方的理由是陵墓内部装修未完,实际上更为重要的原因是列宁的遗体开始腐烂了,需要用新办法重新处理。
政治局和捷尔任斯基、克拉辛开始寻求保存遗体的办法。1924年3月13日政治局听取莫洛托夫和克拉辛的报告后通过决定:”鉴于缺乏其他保存弗·伊里奇遗体的方法,责成委员会用低温的方法保存遗体。“此后不久,党的领导赞同哈尔科夫沃罗比约夫的保存方案。经过4个月的防腐处理,得出可以长期保存的结论。
1929年7月政治局经过多次 审 查,听取叶努基泽 的报告后通 过决 定:着手修建列宁陵墓。当局禁止对此 提出任何异 议。1929 年7月《共青团真 理报》发表沙茨金的文章《论党内的庸俗作风》,对建造陵墓的思想提出批 评。政治局认为此文是”严 重的政治错误“,并采取了相应的组织措施。 1929年,用木头仓促建筑的陵墓改建成大理 石建筑。从此,列宁陵墓成为红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成为重大集会、庆祝游行的观礼台。此后,苏联 领导人的殡葬逐渐形成严格的 等级制度,最高等级 是列宁、斯大林,进入专门的陵 墓;其次是一
些在职去世的领导人如勃列日涅夫、安德罗波夫、契尔年科等,埋 在红墙旁边 的墓地 ,斯大林后来也进入了这个行列;下 一个等级的领导人和名人,骨灰安放在红墙上,即在墙上取出一块 砖,放进骨灰 盒,外面 镶上刻有名字和生 卒年的大理石。一些”下台干部“是没有资 格进红 场的。
列宁 逝世后,俄共为纪念他采取了三项措施,一个是 把”彼得格勒“改名为”列宁格勒 “,一个是出版《列宁全集》,第三个是保存遗 体。现在 ,”列宁格勒“又改名为”圣彼得堡“,恢复了历 史名称。保存遗体一事时不时地在俄国国内引 发激 烈争 议,甚至有造 成社 会分 裂的危 险,而其 最后命运尚难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