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在中国政府是否参战问题上,北洋政府总统和内阁总理两派势力发生争执。黎元洪和冯国璋一派反对参战,段祺瑞一派主张参战。1917年5月黎元洪下令免去段祺瑞内阁总理职务。段祺瑞随即唆使安徽、奉天、山东、福建等8省军阀宣告“独立”,中央的尊严受到严重损伤。
1917年6月,北京政府撤免谭延闿湖南督军职务时,北京的湘籍人士,便提出了 “湘人治湘”的口号。最先提出以联省自治方式来解决时局的,便是翰林院出身的湖南人熊希龄。1920年夏,湘军把张敬尧从长沙驱逐出去,7月22日,谭延闿以湘军总司令的身份,在长沙宣布湖南省自治,并创制省宪。在北京的熊希龄委托梁启超以极快的速度起草了一份 《湖南省自治根本法草案》。熊希龄的方案基本上还是主张尊北京政府为正朔的,既主张省长民选,又要求由省议会牵头,会同学商各界联合举荐三人为候选者,再交中央选择任命,方可生效。熊希龄的这一套方案在湖南一公开,就被《大公报》等报纸逐条驳斥。谭延闿与国民党有着密切关系,于是邀请了一批属于国民党系的人物,来长沙帮助湖南自治,其中有张继、吴稚晖、章太炎等。章太炎此时不但主张各省自治的联邦制度,而且主张中央仅保留一个虚设的政府,连国会也不必设,甚至外交问题都应经各省首脑商议方能生效。
1920年11月,谭延闿被赵恒惕驱逐而赴上海。“湖南自治法筹备处”于1921年元月成立。7月,湘军北上援鄂,赵恒惕联络川军刘湘进攻湖北,驱逐湖北督军王占元,把吴佩孚的势力赶出了华中。8月,吴佩孚反攻,湘军大败南撤。赵恒惕担心吴军乘胜南下湖南,于是一方面请英国驻汉口领事出面调停,一方面下令长沙的省宪审查委员会尽快通过省宪,以便造成湖南自治的既成事实。11月1日,全省对宪法草案进行总投票,一个月后以1800余万票通过。1922年1月1日正式公布。
摇摆的宪政在湖南实行省宪的影响下,全国多个省份也匆匆制定宪法。紧接湖南之后的是浙江省。浙江省宪的起草者是原省议员何建章、沈钧儒等人,内容和湖南省宪大同小异,于1921年9月公布,共17章158条。在政府三权分立的组织之外另设监察委员会。除湖南、浙江之外,四川、江苏、陕西等省的自治运动也较有影响。
省宪运动虽然曾经勃兴一时,但除了湖南省宪外,其他的省宪都没有正式实施。1923年,省宪运动就显露出颓势,那些在各省占有优势的联省自治派毫无发展,统一派又一次处于支配地位。而湖南尽管实施了省宪,但并没有取得预想的效果。l923年北京政府颁布 《中华民国宪法》(又名 《曹锟宪法》)。该宪法本身已经具备了司法独立,多党制约,新闻自由等种种特征,有联省自治的联邦制意味。但公布后仅一年即被段祺瑞公布的 《中华民国宪法草案》所推翻,其大部分条款未能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