碗底瓷最多,这些粘着海底珊瑚的古碗与铜币是宋、元、明时期的文物,它们出土自南中国海的西沙群岛与南沙群岛附近海域,是海南琼海的渔民在 南海 打鱼时随鱼网捞上来的。
唤醒沉睡的海捞瓷
海 南海 捞瓷,指 古代 “海上丝绸(陶瓷)之路”上的海南西沙海域触礁沉船所遗留的各时期外的陶瓷。民间收藏界将这部分陶瓷通称为“海捞瓷”,简称“海瓷”。
南海 是 古代 “海上 丝绸之路 ”“海上陶瓷之路”必经之地,与海南文昌七洲洋海域相接,被称为“海上夷道”。作为 古代 重要航海通道的西沙海域,由于珊瑚礁盘密集,潮汐变化大,商船触礁很多,造成各时代沉船大量堆积,形成丰富的海底 文化 遗存。
16、17世纪的 欧洲 人认为拥有中国的瓷器是一种荣耀。他们大量收藏中国的瓷器,从而带动了中国瓷器的出口量。而那时中国正是 明朝 末年,瓷器大量出口到国外,而 马六甲海峡 作为亚、非、欧等地往来的海上枢纽,成为商船云集之地。几百年的波涛汹涌和连绵海战,吞没了无数商船,也造就了今天的“海捞瓷”。
中国古瓷是海底沉船中的最大宝藏之一,也最有考古价值。海南海瓷中,单色釉瓷器占了相当大的部分,以青瓷和青白瓷为主;元、明、清时期则以青花瓷为主。瓷器以民窑最多,大都是海上贸易开通之后随同外销的日用瓷。产地大致都出自对外贸易口岸,以南方景德镇产品为主,兼有北方窑口产品。瓷器釉色浓厚,青翠可人,虽经百年浸蚀,剥取珊瑚礁结物之后,依然光彩照人,釉光虽然发亚,但神韵不变,其中一部分依旧釉色如常。瓷胎粗细皆有。纹饰以刻花、印花为主。器型有碗、钵、杯、盘、碟、托、盏、盂、盒、盆、罐、瓮、壶、洗、炉、瓶、勺等,各类还有许多分型。时代多为宋、元、明、清四朝。典型的外销瓷有军持、无底碟等。青花瓷底款有“ 成化 年制”“万历年制”“永乐年制”等。瓷器产地基本以广东石湾窑、潮州窑、广州西村窑,以及福建德化窑系生产的普通民用瓷为主,也有江西龙泉窑、景德镇湖田窑生产的精品。
海瓷中没有发现早期青瓷,大都是宋代至 清代 南方景德镇、福建、广东窑的一些产品。一些精品都出自景德镇湖田窑烧制。所出青瓷的时代跨度从唐、五代、宋、元以至明都有发现,说明海上陶瓷之路及海上贸易时间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