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万大兵困长春:解放军和平解放大城市的先例(2)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10-03-1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其实长春在解放战争时期共有两次解放。第一次是1946年4月14日,苏联红军撤离长春回国,东北解放军周保中部队攻进长春,经过两天激战全歼守城国民党军两万余人,最后占领了长春。但由于国民党军队不久大举地北进,东北解放军于5月22日主动撤离,全体弃城而去。但两年以后,东北解放军经过在东北农村的大规模土改运动已羽翼丰满,兵强马壮了,在1948年5月再次死死包围了长春城,经过长达近5个月的漫长围困,兵不血刃地又一次占领了长春城。

具体情形是东北人民解放军经过1947年的冬季攻势,将东北国民党军队压缩于长春、沈阳、锦州三个孤立地区(参见东北冬季攻势)。1948年3月,东北解放军先以5个独立师对长春形成初步包围;4月增加兵力,并组成围长指挥部。对长春实行长围久困,展开政治攻势和经济封锁。至9月,东北解放军多次粉碎长春守军突围和抢粮的企图,共歼其4000余人,并争取1.8万余人投降。10月14日,解放军攻克锦州,东北战局发生急剧变化,困守长春的国民党第60军军长曾泽生将军于17日率部起义。解放军控制长春东城。19日,西城防区内的新编第7军官兵也纷纷投诚。随后,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第一兵团司令郑洞国率部放下武器。至此,长春和平解放。

1948年5月,东北解放军统帅林彪先打长春的部署被毛主席否定,于是采取了“围而不打”,即以大部队先插到南边攻陷锦州,再下沈阳,迫使长春守军被迫投降的战术。最后不战而攻下长春。1948年6月5日,林彪、罗荣桓下达《围困长春办法》,决定对长春实行“久困长围”方针。要求采取军事包围和经

济封锁手段,围困长春。

6月中旬,东北野战军进一步明确对长春实施“久困长围,政治攻势,经济斗争”的总方针,组成围城指挥所,由肖劲光任司令,肖华任政委,统一指挥第12纵队的第34、35师,第6纵队第18师,独立第6、7、8、9、10师共八个步兵师及一个炮兵团担负围城任务。自6月25日起,对长春正式开始实行久困长围。以方圆45公里,纵深25公里为范围划为封锁区,禁止粮食、燃料、蔬菜等一切生活必需品运入长春,禁止人员出城。对有十万重兵守备坚固设防严密的大城市实行围困,在解放军战史上还是首次,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只好在斗争中摸索总结。东北解放军在包围长春后成功地采取了军事包围、政治攻势和经济封锁三结合的方针,最后拿下长春。

长春是在伪满沦陷期间膨胀发展起来的城市。“九一八”前后,日本集中国内一批一流专家,采用欧美式建设理论,到长春进行规划设计。绿化系统,既吸收了霍德华的田园城市理论,又注意到整体环境。新区采用分流制的排水系统,以保持公园绿地流水清洁,利用天然沟渠造成借助于地形的绿化带。主要干道采用电力、电讯、照明线路地下化,新住宅区设置电力路线走廊。为适应三十年代城市交通方式,采用平面环状交叉,设计了许多圆形广场。人口也由“九一八”前的十五万,剧增到“九一八”前的七十万左右。其中日本人为十四万。长春围困战前,居民为五十万左右。

第一頁    上一頁    第2頁/共5頁    下一頁    最後頁
第01頁 第02頁 第03頁 第04頁 第05頁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