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渡江战役:有种场面让人一辈子都忘不了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10-03-1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这是渡江战役中,长江北岸我军渡江的船只开出港口向江南进发(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2009年4月22日,人民解放军的战旗胜利插到长江南岸。渡江战役时的团长秦镜如今已满头华发:“那种惊心动魄的场面,一辈子都忘不了。”

亲历百万雄师过大江

决心“将革命进行到底”

“战端未开,结局已定。”80岁的军事科学院百科研究部原副部长王辅一将军,当年是第三野战军政治部主任唐亮的秘书。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后,国民党军队总兵力已下降至204万人,作战部队仅为146万人。

“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的总兵力已经由全面内战爆发时的120万人增加到358万人。”王辅一说,“在数量上,我军已由长期劣势转化为优势。”

但蒋介石不甘心就这么退出历史舞台。他最后的凭依就是长江。

83万曹操大军赤壁惨败,始有三国鼎立;南北朝对峙近百年,皆因长江阻隔……在熟知历史的蒋介石看来,再来一个南北分治,就靠长江了。

在宜昌至上海间1800余公里的长江沿线,蒋介石部署了115个师约70万人,其中京(南京)沪杭警备总司令汤恩伯部75个师约45万人布防于江西湖口至上海间800余公里的地段。国民党海军100多艘舰艇日夜沿江巡弋,空军4个大队随时待命。

蒋介石制定的京沪杭地区的作战方针是:以长江防线为外围,以沪杭三角地带为重点。以淞沪为核心,坚守淞沪,与台湾相呼应。“与此同时,蒋介石还搞起了缓兵之计。”王辅一说。为获得喘息之机,以便将残余部队全部调到长江南岸,坚守长江天险,从而达到“划江而治”的目的,蒋介石再次玩起假和谈的伎俩。

第一頁    上一頁    第1頁/共5頁    下一頁    最後頁
第01頁 第02頁 第03頁 第04頁 第05頁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