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支船的船尾都点了一盏小红灯。”王辅一说,这只小红灯的前、左、右三个方向都不透光,只有靠后方才能看见。“战斗打响后,从江南岸往北看,仍是一片漆黑,但如果从江北往南岸看,则可以看见无数只小红灯在闪烁,非常壮观。”
中集团渡江的对岸,国民党军队在悬崖峭壁上构建了数不清的地堡,炮弹如暴雨一般倾泻在江面上。
如今,船工张孝华驾驶的“渡江第一船”静静地躺在北京中国军事博物馆内,供游人参观。
在长江上与风浪搏击了20多年的张孝华主动报名参战,被编在27军79师第一突击队第一组第一艘船上。出发半个小时后,张孝华这艘冲在最前面船只接近南岸。
王辅一说,渡江中,敌人疯狂阻击,不少战士和船工中弹,落入水中。
整个渡江战役期间,有成千上万个张孝华式的群众无私地支援解放军。王辅一说:“我们是人民用双手托着送过长江的!”
仅一个晚上,中集团30万大军便在裕溪口至枞阳镇段20余公里的战线上,以锐不可挡之势,胜利地渡过了长江。
“蒋介石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天堑’瞬间就破灭了。”王辅一说,“中央军委和渡江战役总前委有一个规定,战斗部队过江一个营,师长就要过江,过江一个团,军长就要过江。”
着名战将聂凤智就是第一批过江的高级将领。双脚一踩在南岸的土地上,聂凤智便向总前委发报:“我们已胜利踏上江南的土地!”
切断汤恩伯和白崇禧的联系当中集团胜利渡江与南岸之敌展开激战之时,“朱毛”的命令才发出——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和朱德联名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通过收音机、报纸和传单,‘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命令迅速传遍了长江前线的每一个阵地。”王辅一回忆。
西集团总指挥刘伯承动手了。
“渡江战役的关键,就是中、东两路大军渡江后,迅速东西对进,对南京、镇江、芜湖之敌进行钳形合围。”王辅一回忆,而以第二野战军为主的西路渡江大军,则要像一支楔子楔进蒋系和桂系部队防守的结合部,切断汤恩伯和白崇禧两大集团的联系。
21日16时,西集团近千门大炮发出的强大炮火,铺天盖地射到南岸国民党军阵地。
18时30分,西集团几十万大军争入激流,直冲对岸。
当夜20时,已有16个团渡过长江,控制了宽200余里,纵深10至20里的登陆场。至23日,野战军主力全部渡过长江。
“西集团的代价小得惊人。”王辅一说,第一拨渡江的6个步兵团中伤亡不到10人。
就在东集团做好了渡江的最后准备之时,发生了“紫石英”号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