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军重装甲营列传--王牌中的王牌--国防军第501重装甲营(2)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10-03-1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在501营被运送去非洲之前,整支部队的所有车辆都披上了一层类似于沙漠的黄褐色“外套”,第一连的所有“老虎”都在它们的车体两侧的中部涂上了帝国铁十字标记。而为了便于己方识别,营部命令所有虎式坦克的炮塔侧面涂上几乎与炮塔等高、白色轮廓的巨大数字编号,部队的老虎标记则被图画在了每辆坦克的车体前装甲上。对于缴获的美军车辆和后续车辆,德军将其重新涂装成更类似于突尼斯北部地区植物的土褐色,这种颜色要比原先的黄褐色更深一些。在501营的两个虎式坦克连被并入第7装甲团之后,将虎式坦克的编号重新编排和涂装自然是必不可少的,炮塔两侧的数字大小保持不变,但使用了红底白边的字样,第一连(此时已被改名为第10装甲师第7连)的大部分“老虎”都在它的车体前装甲右侧还有一很小的字母S,代表重装甲连。

重建之后,所有新来的虎式坦克都使用了标准的橄榄绿色的涂装,车体中部侧面的铁十字标记依然可见,炮塔上的编号则改用了红褐色的轮廓,当然这种涂装仅限于夏秋季节,冬季的时候德军坦克开始涂布白色的水性,到了初春的溶雪季节,这层已经很脏了的白色外衣又粘上了一片片的泥土,又恰巧能与周围的景色融为一体。

而此后到来的虎王坦克也同样涂上了标准的橄榄绿色的外套,唯一区别只是适当的斑纹和棕色斑点。红底白边的十字架则被挪到了炮塔的侧面中部,与之前不同的是炮塔上的车辆编号这次只占用了整个炮塔一半的高度。

总之,为了适应多样的战术和地形,501营在装甲车辆的色彩伪装方面还是相当有心得的,非常灵活的安排了部队的迷彩涂装方案,而在两次重建之后营部还能按照各连队所处情况不同来决定其迷彩形式,为成功得掩护和隐蔽至关重要的装甲部队立下了汗马功劳。

三 编制

在使用虎式坦克的数年中,重装甲营的编制几经改变。尤其在开始时,所有虎式坦克营的编制有很大的随意性,由于缺乏虎式坦克,按计划新成立的每个虎式重装甲营都装备有两个坦克连,一个指挥连和一个修理连。指挥连由军官、通信兵、侦察兵、工兵、防空排、医疗单位和后勤部队组成。而随着产量的增加重装甲营的编制扩大到三个坦克连的时候,其修理和后勤部门也进行了重组,并且建立独立的后勤连。随后修理连也进行了扩充,达到拥有三个修理排和一个补充排的规模。每个坦克连还都有一个指挥部以及救护部门、修理组和训练部门。这样,除了14辆坦克之外,整个坦克连还有22辆轮式车辆,一共113名作战人员,而一个完整建制的重装甲营共有28名军官,274 名士官,694名士兵,7名维护人员以及90名除苏联外来自不同国籍的志愿人员。到了战争末期,整个重装甲营部队的实力有所下降,每个坦克连下降到了88人(4名军官,46名士官,38名士兵)。这主要是由于战斗训练被统一转移到了后勤连中(拥有5名军官,55名士官与188列兵)。指挥连的实力是(9/37/130)总计176人,修理连人数相应变为3/37/162(共207人),整个营一共897人。

对于本文的主角国防军第501重装甲营而言,起初该营装备两个各有4个排的虎式坦克连(包括两个虎式排和两个Ⅲ号坦克排),并且每个虎式连连部都有一辆虎式坦克。在营部也有两辆虎式。而该营的坦克编号也是相当有规律的。1942年底,由于作战需要随营部主力先行坐船抵达突尼斯的第一坦克连由两个满编的虎式坦克排和两个Ⅲ号坦克排,外加连部的两辆虎式坦克,整个连达到满编。该连虎式坦克炮坦上编号分别为:100,200,111,112,121,122,131,132,141,142,Ⅲ号坦克编号为:113,114,123,124,133,134,143,144,而直属营部的两辆“老虎”编号分别为“01”与“02”。一同抵达的其它8辆Ⅲ号坦克都集中在轻型装甲排中,编号分别从“03到10”。而当时还在法国进行训练第二连的8辆虎式坦克的编号分别为:211,212,221,222,231,232,241,242,编成两个排,每排4辆坦克。由于在1943年1月的行动中失去了两辆坦克(121和142),第一坦克连又重新编成为3个坦克排,每排有5辆坦克。在1943年2月两个坦克连随501营一起转入第七装甲团作为它的第3营(而第一,二连也分别改称为第7装甲团第七连和第八连)并再次重新进行改编。第七连仍然拥有每排有5辆坦克的3个坦克排,第1和2排有3辆、第3排有2辆虎式坦克,其余7辆均为Ⅲ号坦克。结果,8辆虎式坦克的编号分别为:711,712,714,721,722,724,731,732,Ⅲ号坦克的编号为:713,715,723,725,733,734,735,而第八连同样拥有三个排,只是构成有所不同,虎式坦克编号为:811,812,813,821,822,823,831,833,其它均为Ⅲ号或Ⅳ号坦克。在贝家的战役之中,损失了7辆虎式,4辆Ⅳ号坦克和8辆Ⅲ号坦克,大多来自第2连(故此贝家也有了“虎冢”之称)。不久,501营的所有虎式和Ⅲ号、Ⅳ号坦克又于1943年3月17日转属到第504重型装甲营,但出于混淆视听的目的,此后501营仍被称为是一个独立存在的装甲单位,其实此时504装甲营已经接收了501装甲营建制内所有的战斗车辆。

经过1943年秋的重建,501获得了规定建制内的坦克数量,共有45辆。到了1944年夏,德国中央集团军群遭遇毁灭性打击,1944年8-9月装备虎王坦克的501营也在利沃夫前线遭受重大损失,但随着大约20辆来自509重装营的虎式坦克并入,501重装营的实力总和居然达到了53辆虎/虎王坦克,甚至在一个排中也出现了虎与虎王混编的现象。而其余坦克则被编入营部(编号为102,202,302等)。

四 战史

初战北非

501重装甲营于1942年5月10日由第9军区的第一和第二补充训练大队的两个中队组成,按计划该营将装备虎(保时捷型)坦克,并从5月23日开始其所属技术人员和驾驶者在尼伯卢根威克开始进行训练,而到了8月份,501营又奉命改装亨舍尔型虎式坦克。8月底,终于有第一辆虎式坦克交付到了部队的手里(其它已经生产的都优先给了502重装营)。直到42年10月,501重装甲营才终于全部得到了计划中的20辆“老虎”与16辆Ⅲ号坦克,并将这些坦克组成两个坦克连,营里所有坦克兵都已经为即将开始的战斗作好了准备。而第二连的部分部队(1排与2排)还奉命转移到法国南部进行训练。

终于,希特勒坚守其在非洲最后的桥头堡枣突尼斯的决定给了501重装甲营表现的机会,11月10日,部队在缺少第2连的情况下准备用火车运送到意大利的雷吉奥。11月18日,满载501营士兵的第一辆军列抵达了雷吉奥。两天后,部队终于踏上了前往非洲的征程,营里所有的装备通过海运运抵突尼斯,步兵则将通过容克52运输机运抵,在此后的日子里,他们将给予英、美装甲部队血淋淋的教训,盟军“谈虎色变”的历史也将从此开始。

到了23日,第一批3辆虎式坦克总算顺利抵达比塞大。而在所有虎式坦克到达之前,由第501营营长鲁德尔少校率领的这第一批虎式坦克,再加上从第190反坦克营的两个连和一个来自第十装甲师的坦克连组成的战斗群于25日11时在朱代伊德(Djedeida)便已对对英军展开行动,到傍晚的时候,已经进行了一次成功的反击,并在第二天撤回圣.塞浦瑞恩至朱代伊德一线(St Cyprien-Djedeid)。27日,鲁德尔的部队在朱代伊德(Djedeida)重新完成集结后,战斗群又对泰博拉地区发起了大规模的进攻,与英军防御部队的战斗一直持续了好几天。与此同时由于北非的维希法军不战而降,在摩洛哥登陆的英美军队已经顺利控制了阿尔及利亚,在突尼斯的德军不得不陷入两线作战,令德军统帅部门稍感安慰的是相当数量到达非洲的501重装甲营的坦克已在突尼斯完成集结,蓄势待发。12月1日,来自第一坦克连(指挥官冯.诺德尔)坦克也从德斯切代伊德(Dschedeida)以东7公里的集合地域开始了一场救援自己受困同胞的战斗,在这场首次完全有501重型装甲营的部队进行的战斗中,虎式坦克初露锋芒,9辆美军坦克被击毁。但令人沮丧的是,连队的指挥官在战斗中阵亡,O.迪屈曼接过了指挥鞭,然而他也是一位短命连长,在击毁两辆英军坦克之后,自己也命丧英军狙击手的手中。一天以后,鲁德尔的坦克部队受第十装甲师的指挥从北面经过舒伊古(Chouigui)向在泰布勒拜(Tebourba)一带突破的美军进行反击。尽管付出了16架斯图卡,4门反坦克炮和3辆Ⅲ号坦克的惨重代价,反击却成功阻截了美军向西的突破。而由于配和作战的掷弹士兵缺乏作战士气,攻势不得不告一段落。到了3日,在刚刚登陆比塞大便直接开赴埃尔贝坦(E.L Bethan)南部集结的3辆虎式坦克的配合下,鲁德尔完成了对泰布勒拜的包围。一天以后,泰布勒拜便被由斯图卡战机支援下的德军攻占,虎式坦克的包抄无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盟军至此损失了在该地区182辆坦克中的134辆。而表现突出的鲁德尔坦克群也于当天解散。

第一頁    上一頁    第2頁/共16頁    下一頁    最後頁
第01頁 第02頁 第03頁 第04頁 第05頁 第06頁 第07頁 第08頁 第0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