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态龙钟的女神――二战德国海军的防空浮炮台(10)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10-03-1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荷兰海军K-18号潜艇,K-14型远洋潜艇的第5艘。1931年建于鹿特丹。曾于1942年1月击沉7000吨的日本商船敦贺丸号。1942年3月2日在荷属东印度的苏腊巴亚被飞机炸伤后凿沉。日军在1944年将其打捞出水。由于舰内主要设施在凿沉前被破坏,无修复价值,因此日本海军在上面安装探照灯,将其改装为防空哨舰。1945年6月被英国潜艇击沉

二战中的英国除了在近海设置固定炮台以外,也有浮动防空炮台,但是在来源和性质上与德国的同类舰大异其趣。在战争初期,尤其是1939年到1940年的不列颠之战中,英国也曾经将一些船只改装为防空舰和警戒哨舰,配置在泰晤士河口地区。它们大多是紧急征用的民船、游艇和渔船,自身具备航行能力,但是没有任何装甲防护。以1942年5月31日对科隆的“千机空袭”为标志,英国空军转入对德进攻阶段,并在1943年春夺取了德国的制空权,此后几乎没有德国轰炸机光临英国本土,这些小船大多归还给了原船主。1944年诺曼底登陆时,盟军也曾经将一些登陆艇和小型商船改装为防空舰,不过它们搭载的是雷达和探照灯,担任警戒和雷达哨舰任务,登陆舰队本身的防空任务则由军舰承担。

二战后期,随着美英对日本本土的空袭日益猛烈,许多战舰被炸沉在吴、佐世保、横须贺等军港中。由于这些港口水深大多只有十几米,象战列舰伊势、日向、榛名这样的大型军舰有很大一部分上层建筑都露出水面,日本海军利用舰上原有的防空火炮和指挥仪执行防空任务。长门号战列舰虽然没有沉没,也由于缺少燃料而动弹不得。日本海军将其加以伪装,截去主桅,涂上迷彩,作为防空舰使用。一度耀武扬威于太平洋的日本联合舰队最后就剩下这点凄凄惨惨的东西,比任何事情都更加生动地宣告了日本军国主义无可挽回的衰亡。

德国军事中心

转载时请保留作者及出处

第一頁    上一頁    第10頁/共10頁    下一頁    最後頁
第01頁 第02頁 第03頁 第04頁 第05頁 第06頁 第07頁 第08頁 第09頁 第10頁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