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日军钢盔和脑袋冻在一起 摘钢盔时哀嚎阵阵(2)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10-03-1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了钢盔前面的红星。这方面中国军队的钢盔涂饰就好一些,是把军徽漆在侧面,所以没有出和日军一样的问题。 钢盔反光所谓“军神”一枪毙命

关于钢盔,比较离奇的,大概要算日军“军神”饭冢国五郎的死了。

饭冢国五郎,日本陆军少将(死后追赠),101师团101联队长。战争中有一段时间日本东京各大电影院连续放映“军神饭冢联队长”的战地录影。这老鬼子相貌狰狞,胡子拉茬顶着个破钢盔,挥战刀又冲又杀的,上镜得很。

按说,做到联队长,手下好几千人,没事儿扣钢盔在第一线摆酷的机会不是很多。不幸的是饭冢的命比较奇,自己不用操心,有人来催他摆酷了。

那是在武汉会战前期,1937年9月3日,日本著名战地记者小悮行男一行到庐山前线采访饭冢。由于中国军队奋勇抵抗,饭冢连续发动了15次进攻,损兵折将却依然无法攻破中国军队的防线,所以采访的时候诉苦极多,离“军神”的标准差的可不是一点儿半点儿。

不过,饭冢的形象很吸引小悮。因为苦战,饭冢晒得极黑,眼睛里全是血丝,胡子已经多日不刮,显得相貌狰狞。尤其是天气酷热,这位联队长大人上身赤膊,显得颇为凶猛。日本记者显然也是想让饭冢的形象天下扬名,于是就建议饭冢给他们比划几个pose,给东京的老百姓看看。

被几个记者一捧,饭冢推辞不过,记者们选了附近一个比较符合战场气氛的高地,饭冢拔出指挥刀,又吼又叫,又蹿又跳,拍摄效果的确不错。但意想不到的事情也发生了。这个高地虽然适合拍摄,却在中国阵地对面。而且,对面高地上就有国民革命军160师一个哨所。饭冢的“外景地”正在哨兵的视线之内——视线内也就罢了,目标太多,中国哨兵也未必注意得到。可是日本记者为了表现效果,给饭冢扣上了一顶钢盔!

当时日军钢盔的涂漆有些问题,华中正是炎热季节,长期暴晒,偶尔又是一场大雨,使用久了,钢盔的绿漆剥落,露出钢底,在阳光下闪闪发光。于是,中国哨兵就发现远处有一个灯泡似的东西在那里又吼又叫,又蹿又跳,定睛细看——哦,是个鬼子啊!

看见是看见了,中国兵也没什么办法,距离太远,中国军队手里没炮,汉阳造又够不着。

哨兵班长看着鬼子耍酷正又堵气又没辙的时候,忽然眼前一亮,就瞧见几个老兵晃晃荡荡沿着战壕走过来了,他们背的可不是汉阳造,而是三八大盖儿,作为侵华日军步兵的标准装备,这种枪射程远,射击精度高,饭冢所在的位置汉阳造打不着,三八枪的射程可是正好合适。 问题是160师的国民党兵怎么会有三八式步枪呢?如果不考虑是缴获的,国军用三八枪一般来说有两个来源,一个是抗战开始之前,日本有个军火商唯利是图,曾经卖给中国不少武器,其中就有三八式步枪。另一个是1936年陈济棠在广东试图独立反蒋,日本人支持了一大批军火给他,其中也不乏三八式步枪。考虑到160师出自广东,这玩意儿多半是鬼子送给陈济棠的那批枪。

第一頁    上一頁    第2頁/共4頁    下一頁    最後頁
第01頁 第02頁 第03頁 第04頁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