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 年12 月12 日的“西安事变”是历史学家公认的国共关系史上的重大事件。它结束了国共之间的内战,为两党第二次合作铺平了道路,意味着中国抗日战争的开始。有关西安事变的研究,一方面可加深对1930 年代苏联对中国影响的理解,同时亦可深化人们对太平洋战争后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在政治上获得成功的认知。
除了上述重大意义与影响外,关于西安事变,还有很多值得探讨的问题。西安事变的最终解决与欧洲列强的关系便是其一。与此相关,意大利法西斯政府,尤其是外交部长齐亚诺在事变解决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值得引起特别关注。作为一名前外交官,齐亚诺之发迹,主要因为他与墨索里尼女儿的婚姻。作为墨氏的女婿,他在法西斯政权中的地位非常特殊。他起初担任新闻及宣传部长,1936 年6 月出任外交部长。此前,他曾在中国任职数年,1931 —1933 年“满洲”危机期间,出任意大利驻上海总领事。正是由于这一经历,他获得了关于中国的亲身体验,并结交了许多国民党政要,其中包括总司令蒋介石。他和张学良之间的个人友谊也开始于此时。
张是西安事变中大名鼎鼎的主角。张于1933 —1934 年访欧期间,曾是齐亚诺位于托斯卡纳卢卡附近庄园的座上客。早已为历史学家所指出且众所周知的是,西安事变期间,齐亚诺利用其与张学良的私交积极营救蒋介石。但据我所知,几乎没有学者从当时意大利对华政策,或意大利全球外交战略的角度,来解释他的初衷。
在这里,我试图以意大利外交部历史档案馆的原始档案为主,辅以其他资料,探讨这一问题。在我们考察意大利应对西安事变的外交反应之前,似乎有必要简要勾勒一下中国在当时意大利政府的外交战略中的位置。20 世纪初意大利在天津拥有少量的租借地。1922 年,意大利签署了九国公约。该公约重申了华盛顿会议所确立的维护中国主权完整及门户开放的原则。意大利对1927 年后新成立的国民政府采取友好态度。在1930 年代,它奉行积极扶植国民党的政策,帮助南京政权建立现代化海、陆、空军。1933 年,财政部长宋子文访欧前夕,中意之间签署了有关财政合作的协议。
除了上述支持外,1930 年代前半期,意大利政府先后向中国派遣了两个军事考察团。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航空方面的考察团,似乎在东亚充当了先锋和领导角色。它的一举一动均为日本方面密切关注。1934 年,日本驻意大使曾向墨索里尼抗议意大利向中国提供军事援助,并出售武器。而在当时,对1929 年经济大萧条后正在积极寻求新的贸易出路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