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龙元帅气愤地说:“你们眼中还有没有中央?为什么不报告中央?你马上给我写个材料,我拿回北京通天去”。
贺龙把手杖朝天空指了指,又问:“你们去年上天的新飞机在哪里?我要看看。”“新飞机连影子还没有哪!”总工程师说。贺龙气愤得一时语塞。第二天,贺龙、聂荣臻来到成都航空发动机厂。成都发动机厂是与成都飞机厂同步配套建设的研制航空发动机的大型企业。位于成都市东郊。
贺龙不喜欢听口头汇报,当他们一行在厂部办公楼前下了汽车,贺龙便对聂荣臻说:“我们不上办公室去了,先到工地看看吧。”聂荣臻点头同意,他们径直朝车间走去。
党委书记介绍说:“工厂是在1958年10月18日与成都飞机厂同时动工的。上级提的口号是‘一个钱顶两个钱用’,‘一百天建成工厂’,要全面铺开,快速施工,就地取材,因陋就简;还要边施工、边试制,边生产。到现在,已经过去了17个月,但主厂房仅仅建成了外壳,内部还没有安装。辅助系统也只有工具、木工车间投产。”
“所有的厂房,设计标准都低,屋架跨度大,横梁小,立柱细,承受重量过大。”、“因为存在这些问题,我们现在已经不是‘三边’,而是‘六边’了。”贺龙问:“什么是‘六边’?”党委书记说:“就是‘边施工、边返工;边开工、边停工;边建设、边加固’。”贺龙、聂荣臻来到三号车间,看见有一扇大型水平折页玻璃窗开着,就问:“天气还凉,为什么不关上?”说着,用手杖把窗子轻轻一推,准备关上。突然,一块近1平方米的玻璃劈头掉落下来。贺龙急忙向后退了一步,那块玻璃落地,哗的一声在他脚前摔得粉碎,在场的人们惊呆了。
贺龙生气地说:“这样的厂房能生产发动机吗?工人的安全有保障吗?”在会议室里,贺龙气愤地用手杖戳着地板,连声音也有些颤抖了:“造飞机厂的钱,是六亿人民勒紧裤腰带省下来的!建得这么糟,简直是犯罪!设备还没有完全搬进来,房子就快塌了!你们对得起老百姓吗?!”说着,他又戳了几下手杖。“有人说你们厂在搞多快好省。我看这是少慢差费!”
厂长说:“我们提出过这样盖厂房不行。但是,‘胳膊扭不过大腿’,争不过来。”贺龙问:“那你们为什么不坚持原则?为什么不直接向中央汇报?”厂长答:“我们向主管部门汇报过,但只同意我们维修,不准重建。说如果重建,就是否定‘大跃进’的成果。其实维修比重建还费钱。”贺龙说:“你们写个报告,把什么时候向谁汇报过,都写清楚。我倾向推倒重建。我回北京请建委派专家来,在技术上再作一次检查。推不推倒,最后由技术部门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