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在给鲁迅带来赫赫名声的同时也使他不自觉写出了败笔。
首先是受尼采影响,批判面过宽、过刻薄了。我们赖以生存的世界固然具有可批判性,然而也具有可保守性。二者永远同时存在,只是比例不断发生变化罢了。显然鲁迅对于世界的可保守性估计不足,误认为批判是拯救世界的惟一手段了。
鲁迅认为:“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苟有阻碍这前途者,无论是古是今,是人是鬼,是《三坟》《五典》、百宋千元、天球河图、金人玉佛、祖传丸散、秘制膏丹,全都踏倒他。”(《忽然想到》之六)孤立地读这段文字,激情荡漾,颇受鼓舞,然而却经不起推敲,读之恍恍惚惚浮现出红卫兵破四旧的景象。生存、温饱、发展与后面所列诸因素并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退一万步,即使存在因果关系,也不一定非要统统“踏倒”。用批判、消灭这一条腿走路,只能蹦着走,既走不快也走不稳。
其次,对人的认识也存在一定的偏激,人也是多元化的,并不是非好即坏。鲁迅所恨之入骨的一些“敌人”其实远不像鲁迅所想像的那样坏。
甚至对自己也过于苛刻了,直至死前留下了苛刻的遗言。鲁迅是个伟人,鲁迅的文章是文章中的上品,但这个遗言却无论如何也无法让人恭维。七条遗言早已不是什么秘笈,现将后四条恭列如下:
…………
四、彻底否认夫妻情感:忘记我,管自己生活,--倘不,那真是糊涂虫。
五、彻底否认自己毕生经营的事业: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文学家和美术家。
六、彻底否认关爱、承诺和信赖等基本道德元素:别人应许给你的事物,不可当真。
七、弘扬以牙还牙的仇恨: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万勿和他接近。
其实,这三个“彻底”、一个“弘扬”都大可不必,无论有何苦衷。
鲁迅的第三个败笔,是由于相信了不客观的报道,由于涉猎自己所不熟悉的领域,写了一些不那么站得住脚的文章。这些也许算是人们经常所说的“局限性”吧。
批判重量级人物,一定会遭受物议,这一点我做好了思想准备。我仅想对发难者说一句话:盲从与恭维是断送,批判是继承与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