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H-56 夏延的故事(5)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10-03-1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旋翼的控制机构

直升机的主旋翼一般不是水平的,而是略有前倾,用于在产生升力的同时,产生前飞的推力。但是要全速前飞时,还是要头朝下、尾朝上,像好斗的公牛一样,往前扫地而行,好让主旋翼产生更大的前飞推力分量,尽管这样的迎风阻力较大。直升机的桨叶可以不断地实时调整桨叶的迎角(正式名称是桨距),较大的迎角产生较大的升力,所以左右摇摆靠左右的升力不平衡来实现,前后俯仰靠前后的升力不平衡来实现。桨叶角度的不断调整是靠一个顶一个的顶端斜切的“鸡笼子”来实现的,一个“鸡笼子”调整所有桨叶的角度,以控制升力和推力,实现所谓“总距控制”;另一个调整每个桨叶相对于其他桨叶的角度,以控制飞机的姿态,实现所谓的“周期距”。伊戈尔.西科斯基一生中最重要的发明就是这个。桨叶角度的不断变化使桨叶的气动载荷不断变化,由此产生的不间断的“挥舞”使桨叶必须为柔性构造,否则强烈的疲劳会使桨叶在短时间内就受到损坏。也正因为桨叶不间断的“挥舞”,直升机具有固有的震动。

旋翼还有“前行”和“后行”问题。360

度旋转一圈,肯定有一半是从后向前转,即所谓前行;而另一半是从前向后转,即所谓后行。前行、后行阶段都产生升力,但后行阶段产生推力,而前行阶段非但不产生推力,还产生额外的阻力。后行也有自己的问题,在前飞状态下,后行的桨叶相对于静止空气的相对速度较低,效率大降,严重的时候可能造成失速,不过这是另外一个问题了。为了减小前行阻力,前行阶段桨叶的桨距要减小,而后行桨距增大。但这样要造成左右的不平衡,所以要靠平尾来平衡,而这是靠偏转控制面有意制造阻力来完成的,从而导致额外的气动阻力。RH-66

第一頁    上一頁    第5頁/共13頁    下一頁    最後頁
第01頁 第02頁 第03頁 第04頁 第05頁 第06頁 第07頁 第08頁 第0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