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V 轰炸机”之“勇士”(Valiant)重型轰炸机(3)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10-03-1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10,000 磅(4,535 千克)炸弹对 1,500 海里(2,775 公里)范围内的目标进行打击。根据预计,飞机的满载重量应不超过

100,000 磅(45,350 千克),巡航速度约为 500 节(925 公里/小时),实用升限约为 50,000 英尺(15,240

米)。

以当时的航空技术水平,这样的指标无疑是比较高的,所以航空部在方案选择时格外谨慎。汉德利-佩奇和阿芙罗两家提出的方案难分伯仲,于是就作为双保险被一并采纳,它们将成为日后鼎鼎大名的“3V

轰炸机”中的两位主力成员:“胜利者”和“火神”。按常理,另一家竞争者维克斯-阿姆斯特朗的方案“660

型”至此就已经出局,但维克斯的首席设计师乔治•爱德华兹却不甘放弃。促使他如此执着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航空部此时所表现出的缺乏信心。

事实上,在 B.35/46

这个“高方案”之外,航空部还搞了一个“低方案”B.14/46。1947 年 8

月,肖特兄弟在后一个竞争中胜出,获准制造两架“斯佩林”原型机。这个保守的设计方案除了四台“埃汶”涡喷发动机外,基本就是二战轰炸机的翻版。即便如此,它也要等到

1951 年 8 月才实现首飞。而爱德华兹打的就是时间差,他向航空部许诺,“660 型”能够在 1951 年交付原型机,1953

年就可以投入批量生产。在更先进的轰炸机服役之前,维克斯完全可以帮助皇家空军渡过难关。爱德华兹最终说服了航空部,捎带着也毁掉了“斯佩林”的前途,——航空部就算再小心,也觉得没必要在有了相对先进的维克斯方案后,还继续发展“斯佩林”。

第一頁    上一頁    第3頁/共18頁    下一頁    最後頁
第01頁 第02頁 第03頁 第04頁 第05頁 第06頁 第07頁 第08頁 第0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