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者之翼——F-22 飞行性能优势探析(10)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10-03-1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过失速机动性

一般来说,S4 里面的超机动性,主要就是指过失速机动性。要具备过失速机动性,良好的大迎角飞行品质和有效的控制手段是必需的两大基础。我们先来看看 F-22 在大迎角飞行状态下的表现,这或许有助于我们理解这种飞机的优势所在。

抖振

抖振是飞机大迎角下常见的飞行特征。对于飞行员来说,抖振是一个很好的提示,它是机翼上表面后部气流开始发生分离的直接表现,等于通知飞行员:机翼已接近临界迎角,即将失速。当气流分离向前发展至机翼前缘时,机翼即完全失速。对于传统飞机来说,机翼失速可能导致飞机进入尾旋或者其它难以控制的复杂飞行状态。此外,强烈的抖振不仅可能损伤飞机结构,而且将严重影响武器系统的使用。即使是设计良好的第三代战斗机,在此时也需要飞行员仔细而谨慎地操纵——如果你不希望飞机进入非预想的超大迎角状态,那么就需要立刻检查杆舵输入,尽快减小迎角。

参与了 F-22 左端包线试飞的琼·比斯雷谈到:“猛禽大约在 20 度迎角附近开始抖振,直到 26 度抖振幅度有轻微增大。猛禽的抖振强度大约和 F-16 大迎角抖振的最小强度差不多,而控制比 F-15 少得多。从 26 度到大约 40 度,抖振强度基本稳定,超过 40 度后开始减小。”而来自 F-16/MATV 试飞小组的报告称:“除非在高亚音速状态,否则标准的 F-16 在正常迎角限制的飞行包线内不会出现大幅度抖振。在超过限制后的某个位置,我们遇到了明显而意味深长的抖振。在大约 40 度迎角附近出现中等幅度的抖振,一直持续到 50 度,然后幅度减弱到几乎消失。”

两相对比,我们可以看到:和经典的第三代战斗机相比,F-22 的抖振幅度明显减小,这得益于其良好的气动设计,对于大迎角条件下的武器使用(特别是航炮)非常有利。此外,报告中还有一句潜台词:飞机在大迎角下飞行稳定,不会出现机翼突然失速然后失控的局面。

横向品质与控制

根据经验和已知的信息,大多数战斗机在迎角 25~35 度之间其横向稳定性会急剧下降。如果希望进行过失速机动,这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在早期试验中,F-22 也有同样的问题,大约在 30 度迎角附近会出现侧滑。这虽然比设计人员期望的值要大,但也表明该机的安定性比预计的小。

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首先确定大迎角下横、航向控制手段。

和习惯性的想法不同,大迎角下最有效直观的控制手段是方向舵,而不是常规飞行状态中使用的横向控制面(包括副翼、差动平尾等)——除了 F-22 联合试飞队外,来自 F-16/MATV 试飞员的结论也确认了这一点。不过,F-16/MATV 的垂尾是按照常规设计,其方向舵在较大迎角时已经失效,控制能力来自于矢量推力喷口;而 F-22 的方向舵铰链线明显前倾,使之在所有迎角下都有一定的控制能力,并且在迎角 40

第一頁    上一頁    第10頁/共18頁    下一頁    最後頁
第01頁 第02頁 第03頁 第04頁 第05頁 第06頁 第07頁 第08頁 第0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