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者之翼——F-22 飞行性能优势探析(12)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10-03-1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对于俯仰轴上机头精确指向能力和稳定机头指向的能力,琼·比斯雷只用了一句话概括:“俯仰控制一直反应良好。”如果我们对比 F-16/MATV 试飞员的谈话,会发现更多有意思的东西:“俯仰控制动作不仅有效,还有充分的俯仰率余量,使得飞行员在 85 度迎角以下的任何位置都足以控制机头。如果飞行员急剧拉杆到后限,飞机可以很容易就超过 100 度迎角。在我们早期包线扩展试飞接近结束的时候,F-16/MATV 验证了这种能力。在 60 度迎角稳定住飞机后(这只需以很小力量向后拉杆),我迅速向后拉杆到底,飞机迎角增大了 30 多度,接近 100 度迎角。只需轻微前推杆,我就可以恢复到 60 度迎角或者我希望的任何俯仰位置,偏差只有 1~2 度。我们曾经令飞机进入 90 度仰角,而并未留意速度损失情况,因为我们确信可以在任何速度下控制机头指向。即使当飞机倒飞下坠时(迎角为-90

度),我们通过前后推拉杆仍然能够精确控制机头位置。如果你想要很高的俯仰率、俯仰姿态变化或者指向能力,F-16/MATV 都可以做到。”虽然在时间上 F-16/MATV 是和 F-22 并行的验证计划,但前者主要是针对多轴 TVC 技术,而在俯仰轴控制上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有理由相信,F-16/MATV 能做到的,F-22 也能做到——在公开的 F-22 试飞录像上同样可以看到这一点。

F-16/MATV 处于 90 度攻角飞行状态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下矢量喷口的跟随性,因为这对于利用 TVC 进行精确控制是非常重要的。虽然没有试飞员提及这一点,不过在当年 YF-22 因为“飞行员诱发振荡”而撞地的事故录像中却看得非常清楚——那段录像恰好是从机尾拍摄的。在录像中可以看到,矢量喷口参与了飞控系统对飞机的配平工作,和平尾同步频繁偏转,动作滞后量很小。相比之下,苏-37 的矢量喷口偏转要慢一些,能看得出明显滞后——在表演录像上,飞行员在地面偏转操纵面检测功能时可以看到:平尾首先偏转到位,稳定,然后矢量喷口才转到相应位置。虽然这种滞后无碍于苏-37 完成“伏罗洛夫法轮”等动作,但能否完成飞机精确控制就难说了。

第一頁    上一頁    第12頁/共18頁    下一頁    最後頁
第01頁 第02頁 第03頁 第04頁 第05頁 第06頁 第07頁 第08頁 第0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