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者之翼——F-22 飞行性能优势探析(15)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10-03-1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苏-37 和 F-22

当今世界,敢跟 F-22 在过失速领域叫板的飞机并不多。而最常被人拿来对比的恐怕就是已经不复存在的苏-37 了。

这两种飞机的气动设计都非常优秀,具有保证飞机进入过失速领域的潜力。苏-37 的矢量喷口使它增强了俯仰轴和横轴上的控制能力。但如前所述,苏-37 的矢量喷口在控制方面似乎有一定的滞后性(这一滞后性可能是由其转动机制造成的),若判断无误,那么这一缺陷可能会影响到利用推力矢量对飞机进行精确控制(例如配平和大迎角下增强飞机稳定性的控制动作),但对于持续性大动作量机动的控制并无影响(包括法轮机动在内)。此外,苏-37 沿袭了苏-27 的基本设计,而苏-27 在设计时并未考虑到超大迎角下的方向舵效率问题,超过一定迎角后方向舵同样会失效——在眼镜蛇机动中,为了抑制动作过程中不对称机头涡产生的偏航力矩,苏-27 系列飞机都是采用发动机推力差来加以控制,而不是方向舵,这是原因之一。从这个细节判断,苏-37 似乎缺乏大迎角下的偏航控制能力(必须依赖发动机进行弥补)。

苏-37 的矢量喷口

此外,对苏-37 的招牌动作“法轮机动”,实际上是从“眼镜蛇”到“尾钩”再到“法轮”,一脉相承发展而来,其本质没有多大变化:都是以飞机在超大迎角下稳定飞行的能力为基础,利用超凡的俯仰控制能力将机头快速拉起,通过 30~60

度迎角的不稳定区域;对于苏-27 而言,此后的动作完全靠飞机自身的气动特性自动完成,而苏-37 由于有 TVC,可以提供额外的俯仰力矩,使得飞机迎角继续增大,完成法轮机动。但在整个动作过程中,飞机所受控制很少。除此以外,苏-37

第一頁    上一頁    第15頁/共18頁    下一頁    最後頁
第01頁 第02頁 第03頁 第04頁 第05頁 第06頁 第07頁 第08頁 第0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