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9月3日,南京地铁1号线正式投入运营。如今,随着2号线即将贯通,3号线的开工在望,市民对南京市区的交通状况愈加乐观,飞速奔驰的地铁纵贯城市南北,大大方便了市民的出行。不过,鲜为人知的是,其实早在100年前的清末,南京就有了“地铁”——小火车,只不过不是地下铁路,而是在地面运行。在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小火车往返奔驰,联通城市南北,被传为奇谈。即便今天,一些上了岁数的老南京还依稀记得小火车的模样。本版主笔快报记者白雁
闹市区挖出两根铁轨
2008年3月,在总统府东侧的一个考古工地上,工人挖出了两根锈迹斑驳的铁轨。此次考古挖掘的任务是寻找六朝宫城的遗址,突然冒出来两截铁轨,完全出乎意料。
铁路是到了清朝才有的新事物,而南京的铁路,从清末以来总共有三条。一是京浦线,二是沪宁线,三是宁芜线,这三条线的轨迹都不经过东箭道,所以,这两段铁轨应该与它们无关。而根据记载,在东箭道附近,也从来没有生产铁轨的厂家。这两段铁轨从哪里来的?它们埋在这里有多久了?
很快,南京市文物局的专家给出了鉴定结果:这两根铁轨有100岁了,而且一直就“住”在东箭道;在生命的前半个世纪里,这两段铁轨和它们的“兄弟姐妹”,还联袂谱写了南京交通史上一段精彩的“小火车”传奇。这段传奇的开始,和清末的两江总督张之洞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当时,他的办公地点就在与东箭道一墙之隔的两江总督署内。
为什么要在总督的办公室门外修一条铁路?如果仅仅是为了总督出行方便,那显然过于大动干戈,估计清政府也是不答应的。而根据海关的统计,在这条铁路建好之初的1912年,南京的人口仅有26.9万,居民主要集中在城南,因此,也不存在要在东箭道修铁路缓解交通压力的问题。
那么究竟是谁修建了这条铁路,他们的目的是什么呢?
两江总督趁修沪宁线的便利干“私活”
总督大人为什么要在自己的办公室旁开一条铁路?南京市作协副主席薛冰对这个问题有自己的见解,“说起来还和洋务运动有关。”
清末,随着长江航运的发展,仪凤门外的下关地区发展迅速,大马路、二马路、永宁街等宽阔而规范的商业街市,组成了南京城引人注目的新市区。下关地区既已成为南京举足轻重的新区,它与原本作为主城区的城南地区的联系,也就提到了城市建设的日程上。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洋务运动的骨干人物、时任两江总督的张之洞,开筑“江宁马路”。这条马路,以两江总督署为中心,东南至通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