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孙中山为何要选小火车当就职专车(2)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10-03-1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门驻防城边,西北穿过碑亭巷,绕鸡笼山麓过鼓楼,再循旧年石路出仪凤门至下关,成为贯通南京城区南北的主干道。江宁马路历时两年建成,成为南京第一条穿越城区、联系南北的近代道路。

同年,张之洞还提出了修筑沪宁铁路的设想,他认为铁路是国家的“气脉”,对农、工、商业的发展都有利。这一主张次年得到清廷批准。然而,由于财政吃紧,资金筹措困难,张之洞修建铁路的梦想一时难以实现。

一直到了1905年,沪宁铁路才得以开工修建。趁着修筑沪宁铁路的便利,总督又干了点“私活”:1907年,南京开工修筑城中铁路,建成“京市铁路”。这条铁路实际上是从沪宁铁路分出的支线,起自下关江边,过惠民河桥,由金川门入城,经三牌楼、丁家桥、鼓楼无量庵,沿北极阁南麓,经两江师范学堂墙外,过珍珠河后南折,经两江总督署东侧,到中正街(今白下路)止。沿途有江口、下关、三牌楼、无量庵(后改鼓楼)、督署(后改国府)、万寿宫(后改中正街、白下路)等六个车站。虽然线路短、站距近、设施简单,车速也慢,但老百姓很喜欢,都亲切地称它为小火车。这条城中铁路,花费地方财政约四十万两白银。宣统元年(1909)初,终于全线通车。

开通小火车,与张之洞修建江宁马路,在意图上完全一致,但是显然,小火车引起的轰动要远远大于“江宁马路”。

鲁莽小火车刚开通就接连闯祸

小火车来了,交通方便了,但是这个新鲜玩意儿,一开始倒引来了不少麻烦。

南京市明城墙专家杨国庆在搜集资料时,就曾找到了一张与此有关的报纸。在杨国庆的办公室里,记者看到了这张名为“时事报图画杂志”的清朝小报纸。在刻板印刷的对开小报上,画有两幅图,一幅是小火车穿过金川门向前奔驰,另一幅是一头骡子惨死在铁路边。在图画的上面,是两段文字说明。

“这里画的其实是两个交通事故的场面。”杨国庆这样向记者解释。1907年,为了修建小铁路,清政府重开金川门,铁路穿过金川门入城。铁路修好后,小火车开始运营。每天夜晚,等最后一班小火车通过后,10点钟准时关城门,城门一关,无论火车还是行人都不得通行。这样实行了一段时间后,有人提议,小火车停得太早了,能不能迟点儿呀。于是,从这年10月22日起,主管方将最后一班小火车的时间延迟到晚上11点。“可是,这个消息并没有及时通知守门人,于是,这天晚上到了10点,守门人按时关闭金川门。11点,小火车来了,黑暗中一头撞开金川门,大模大样地向东驶去。”

第一頁    上一頁    第2頁/共5頁    下一頁    最後頁
第01頁 第02頁 第03頁 第04頁 第05頁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