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孙中山为何要选小火车当就职专车(4)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10-03-1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就这样,小火车把中国送进了共和时代。虽然仅仅91天之后,孙中山被迫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黯然离开南京,但是正如小火车势如破竹的“隆隆声”,历史发展的趋势已经不可扭转。

上海大学生坐小火车进南京城请愿

一九三一年秋,当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侵占沈阳的“九一八”事变的消息传到上海。为了迫使国民政府出兵抗日,从九月下旬到十二月份,上海学生曾多次赴京请愿。当时从上海到南京,最便捷的交通方式便是火车。学生们乘坐火车到下关车站后,再纷纷转乘小火车进城,如今,在上海同济大学的档案馆里,还清楚记载着其中几次请愿活动的细节。

1931年9月29日凌晨,“上海各大学赴京督促政府出兵代表团”的学生齐声唱起岳飞的《满江红》,到达南京下关车站。同一天上午,他们从下关分批乘小火车进城。下午,学生代表齐集国民党中央军校大礼堂。军校里面戒备森严,礼堂四周和二、三层楼上布满了持枪的国民党军队官兵。几架军用飞机在上空盘旋。下午两点钟过后,蒋介石走上讲台,安抚学生。此后,三千多名上海学生被分成两批,于当天深夜和第二天凌晨先后送回上海。此后,各地学生又多次来南京请愿。

然而,此次请愿并没有多大效果,国民政府对日本侵略军疯狂的侵略行为反应冷淡。11月24日下午五时到第二天凌晨一时,上海大学生再次大规模赴京请愿。二十五日,上海学生到达南京下关车站,国民党中央党部一面命令南京卫戍区临时宣布戒严,一面派人到车站联系,要学生到中央军官学校去。上海学生请愿团声明,在政府没有圆满答复之前,不谈食宿。经和铁路局交涉后,由小火车分批送上海学生到中央大学休息。

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小火车承载了爱国学生们的满腔热情,那是我们民族生生不息的期望。

小火车的南延线与雨花门的问世

细细翻阅着一摞老地图,记者无意中发现,在1936年的南京市地图上,小火车的路线发生了一个不易让人察觉的变化。从地图中看,小火车铁路的最南端并不在白下路,而是出了雨花门,与一条东西向的铁路接起来。

莫非,和今天的地铁一号线一样,当时的小火车也修了南延线?

“一点不错,”明城墙专家杨国庆笑着告诉记者,“从1936年起,小火车南延线就提上了日程,到了1936年7月,南延线竣工。此后,小火车到了中正街后继续南行,经八府塘、淮清桥,跨秦淮河,过白鹭洲和武定门内侧,到门东石观音庙后连到城墙,为了小火车出城,还特地开辟雨花门,出城后,小火车抵达养虎巷,可以联通江南铁路,也就是后来的宁芜线。”

第一頁    上一頁    第4頁/共5頁    下一頁    最後頁
第01頁 第02頁 第03頁 第04頁 第05頁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