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此,小铁路联通沪宁线与宁芜线,地位更加重要了。
需要说明的是,小火车其实并不小,它的轨距、轨制与当时的沪宁线是完全一样的。因此,在东箭道出土的两根铁轨,与以前沪宁线上的铁路并无二致。
从1927年到1946年20年间的地图上看,小铁路都宛如一条动脉穿过整个南京城。奇怪的是,在1967年绘制的地图上,记者仔细辨认,也没有找到小铁路的影子。是绘图人员疏忽了吗?
1958年,小火车和南京说再见
“并非测绘人员疏忽,”杨国庆告诉记者,“而是小火车在1958年前后就被拆除了。”这个结论也是杨国庆在研究城墙时的额外发现。
抗战后,因为京市铁路年久失修,小火车经营每况愈下。到了1958年,已被拆除大半,小铁路不仅功能丧失,反而开始妨碍交通。1959年底,南京市城市建设局利用原有的小铁路路基修筑自长乐路口经雨花门至养虎巷段道路,宽度5.8米的雨花门只能容一辆卡车通过,显然不能满足计划需要。在经过批准后,雨花门被拆除,一条宽幅为10米的新路诞生了。
此后,小铁路渐渐销声匿迹。转眼又是50年过去,无怪乎人们对东箭道出土的铁轨要百般惊讶了。
有人坐过1毛钱一趟的小火车
家住北门桥的刘先生今年69岁了,和记者聊起小火车,他记忆的闸门一下子就打开了。
上世纪50年代,刘先生家住鼓楼附近,调皮的他常常和小伙伴们一起,偷偷钻进车站,爬上小火车。从鼓楼一口气坐到雨花门外的终点站,到了终点站,大家并不出站台,又顺路坐回来,就图个好玩、快活。
小孩子只是调皮,当然不会拿钱去买票,不过刘先生还是隐约记得,“当时的票价大约是1毛钱,坐上去不限站数,想哪站下就哪站下。”他简单估算了一下,“那时候的一毛钱,相当于现在的好几块钱,算起来,应该和现在地铁一号线的价格差不多。
刘先生还告诉记者,虽然铁轨早没了,但其实翻开地图,你还是能找到小火车的痕迹。“你看,南京财经大学旁边的铁路北街、铁路南街,为什么叫这名字啊?就是因为当年有小火车通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