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渡江第一船”故事:死也要死在南岸上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10-03-1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渡江第一船”提前15分钟“抢跑”后方紧急命令“回来”,“船长”宋孔广“违令”:死也要死在南岸上

“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60年前,毛泽东在这篇为新华社撰写的题为《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的新闻稿中,对百万雄师横渡长江的恢宏场面作出气势非凡的描写。在万艘英勇的渡江战船中,那曾立下赫赫战功、率先将战士们送抵长江南岸的“渡江第一船”当年的情况究竟是怎样的呢?

日前,本报记者辗转找到了仍健在的“渡江第一船”“船长”——原南京军区装甲兵副司令宋孔广。在南京军区司令部第四干休所的活动室里,85岁的宋老以眼镜盒当“船”,会议桌的中心凹槽当“长江”,为我们还原当年“第一船”渡江的故事。

渡江前 为加速双桨渔船变四桨

渡江战役时,宋孔广只有24岁,任27军79师235团3连副指导员。这个团是赫赫有名的“济南第一团”。1949年3月初至4月初,宋孔广所在的部队先后抵达安徽无为县的长江岸,做渡江南进的各项准备工作。当时,部队中的很多战士都是北方人,不识水性,由于信息闭塞,加上国民党对长江天险“妖魔化”宣传,北方人眼中的长江是 “无风不起浪,有风浪三丈”。为打消战友们的顾虑,使他们尽快掌握游泳技能,宋孔广带领他们在内河学游泳,没有救生圈,就抱着木盆、竹板天天练划水。

另一个难题是船。当时大部分船只都被国民党带到江南去了,带不走的也全炸毁。为了找船,宋孔广四处奔走。曾被国民党军队打断一条腿的“船老大”拍板:和解放军合作!在他和船工的纷纷响应下,到3月底,3连成功征集到151只渔船,选调水手2467名。宋孔广还记得,渡江时,这位“船老大”用断腿仅存的腿弯夹橹,双手奋力划桨帮助解放军渡江。

要以迅雷之势突破国民党的长江防线,就要加快船速,缩短船队在江面上行驶的时间,但征收来的民船都是渔用小木舟,船底较平,只有一对桨,航速十分有限。如何加快航速呢?宋孔广和战士们经研究,决定在后船身加一对桨,条件好的船底再安置一个船橹。下水一试验,航速果真大大提高许多,这个办法立刻就被推广开了。

船有了,“引船入江”又是一个难题:搜集的民船集中隐蔽在内湖,离起渡点还很远,内湖有的与长江相通,但相通的入江口有国民党严密把守,内湖与长江不相连的地方,中间隔着十余里旱路,船只要渡过

第一頁    上一頁    第1頁/共3頁    下一頁    最後頁
第01頁 第02頁 第03頁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