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军指挥机构将大批部队配置在这条漫长的防线上,其直接后果是法军可供机动作战的部队很少,但法国人却对这种布局很满意,他们认为,北有比利时境内丛林密布的阿登山区,南有固若金汤的马奇诺防线,背后驻防着几十万英法联军,德国人根本没有办法打进来。
另一个原因就是军事思想落后。军事思想是有关人们对军事问题、战争问题的理性认识。通俗一点,军事思想是一切军事问题的“母”。这个东西落后了,其他的军事问题、战争问题会受很大的影响。
当然,决定战争胜负的并不是军事思想。军事思想先进的军队未必取胜,会写兵法的民族,打不过不会写兵法的民族的例子非常多。匈奴人没有文字,也谈不上会写兵法,但在与汉朝265年的战争中总是占上风;宋朝最重视军事教育,有了中国第一部皇家军事教科书——《武经七书》,然而却亡于不会写兵法的蒙古族建立的元朝。
这种例子实在太多了!
军事思想是抽象的关于战争的原则,其特点就是不能一下子就指导具体的作战。因为,军事思想这东西,你学,人家也学,它又没有什么专利保护。所以,一般来说,要想打胜仗,光有军事思想是没有用的,关键得看战争实力和潜力(国家有没有打仗的银子)、军队的强弱(军队是不是打得赢)、武器装备(有没有克敌制胜的武器,光有烧火棍不行)、民心士气(老百姓会不会支持国家打仗)、机制(有没有把各方面的力量凝在一起的制度)等等。这才是最重要的。只有把“中间”环节做好了,兵法这东西才会真正有用!
法国败亡的问题就出在这里!从综合国力上,法国与德国并不差许多,可以说半斤对八两。于是,就在这“半斤对八两”条件下,凸显出法国军事思想落后的致命伤。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法国人汲取的胜利的经验是什么呢?那就是:防御是比进攻更有利的作战样式。不然马奇诺防线怎么出来了?所以法国也就忽视了进攻性战法。包括进攻性武器装备的研制。当时有了坦克,有了坦克兵,但令人讽刺的是,坦克兵、装甲作战理论最早是英国人、法国人的发明,戴高乐、富勒都提出过机械化作战问题,可是都没有引起英法高层的重视,依然只是把坦克作为辅助的兵器,而这个时候德国人重视了。
西欧作战打响后,法军与英军几乎是一溃千里。几十万德军以每天进攻30—40公里的速度向法国纵深推进,直扑布列塔尼半岛,扑向了英吉利海峡。此时,几十万英法联军被包围在了敦刻尔克,除非出现奇迹,只要德军再紧缩一下兵力,敦刻尔克包围圈内的联军可能就会全军覆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