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8年葡萄牙国王唐·曼努埃尔一世要求舰队司令塞格拉:“你必须探明有关秦人的情况,他们来自何方、路途有多远?他们何时到满剌加或他们进行贸易的其他地方?带来些什么货物?……他们是基督徒还是异教徒?他们的国家大吗?国内是否不止一个国王?是他们的国土扩展到什么地方?与哪些国家为邻?”
1512年,征服马六甲的葡人收买了5位中国船主,开始策划赴中国的计划。1517年,葡人正式达到中国东南沿海,1557年左右以欺诈、贿赂的方式占住澳门。
葡萄牙西方殖民者,他们看中明帝国的财富,而且幻想中国如同马六甲一样可以轻易落入葡人之手,尽管等到他们来到中国沿海的几百年中,发现明帝国并不是葡萄牙可以一口吞下的,但占领马六甲确实开启了葡萄牙海上帝国最“灿烂”的历史。
苍白无力的救援
马六甲王朝的灭亡,除了遭遇强大的外敌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内部的衰落与纷争。而当时名义的宗主国明王朝,皇帝与大臣同样无能、短视,他们对马六甲的陷落表现出无动于衷。
明朝廷得知马六甲被侵占一事是在1520年,距马六甲落入葡人之手已过了9年。而在这9年中,葡人的脚步早已穿过南中国海,进入中国广东沿岸。
如果不是葡人的放肆,以及马六甲王子宾塘王公的使者穆罕默德来到北京,向礼部送来马六甲的求援信,马六甲落入葡人之手一事,明廷就会一直被蒙在鼓里。而明武宗早已失去了解决此事的能力,这位荒诞的君主,在卧病三月后晏驾。但在当时一批大臣的建议下,终于对马六甲的沦陷做出回应:不许佛郎机(葡萄牙)入贡,同时葡萄牙出使中国的皮雷斯一行于同年春夏被押往广州,并作为归还马六甲疆土之人质投入监牢。
面对马六甲朝廷的屡次求援,明朝廷声明要求葡萄牙归还马六甲,否则扣押使团直到归还马六甲为止。这种以扣押使节的方式来应对武装占领的葡人,无疑是一种无能,也是缺乏国际海洋观的表现。
不过毕竟明王朝在东南亚一带并没有军事存在,它与东南亚国家的朝贡关系只是彼此的一纸政治承诺书,苍白无力。当郑和这样的王师绝迹于东南亚之后,明王朝毫无力度的外交辞语与交涉,挽救不了马六甲灭亡的命运。
海洋中国终结
东南亚对传统中国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明帝国三分之二的属国都在这里。在朝贡贸易中,中国从这里得到矿产、木材、香料、黄金、珠宝和大米。尤其是从东南亚进口的锡矿石和大米对中国经济意义重大,前者是制造铜钱的重要原料,后者是供给闽粤居民的粮食来源。而通过向东南亚出口或转口,中国的制瓷业,纺织业,制茶业和造船业盈利甚巨。更重要的是,明中国在东南亚海洋的活动,从而建立自己主导下的中国—东南亚体系,为自己建立了一个的巨大的战略缓冲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