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欲上庐山,同蒋介石商量抗战事宜
1937年7月初,周恩来正应将介石之邀从延安出发,赴庐山会商抗日事宜。他与博古、林伯渠于7月7日晚飞到上海,7月8日便得知事变消息。周恩来便立即谋划庐山会谈的内容。他想,现在华北炮火正浓,国内问题更应迅速解决,其最为苏区改制与红军改编之具体措施,他正是带着这些想法去庐山的。
这天的国民党人
——蒋介石电令抗战
七七事变爆发时,蒋介石正在庐山的睡梦中,当时由于通信条件的限制,事变发生的消息很难在短时间内传到他的耳中。但7月8日的电报让蒋非常惊愕。
电报是北平市长秦德纯打来的。秦当时担任冀察政务委员长,代理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负责华北方面的军政事宜。蒋介石接到电报后,很长时间说不出话来,有的说蒋于7月8日早晨起来后,得知卢沟桥事变的消息,是由戴笠打电话报告的,并言蒋接电话时,话筒从手中落下,这可能不是真实情况,因为再没有其他史料证明戴笠打过这样的电话。不过,蒋介石接到报告后的确感到震惊,他的一切内政外交计划都会被打乱。特别是他的“攘外必先安内”的计划不可能继续了。电报是特急电报,到达庐山牯岭时,蒋介石首先想到的是事态会不会继续扩大,战争会不会全面爆发,于是他在日记中写道:
倭寇在卢沟桥挑衅矣!彼将乘我准备未完之时使我屈服乎?或将与宋哲元为难,使华北独立乎?
倭已挑战,决心应战,此其时乎!
从日记中可以看到,蒋介石并不认为这是一起偶发事件,所谓“挑衅”只是一种蓄谋已久的作为。他一时吃不准的是,日本还是只限于谋求控制华北,还是挑起更大规模的战争?实际上,他明白,华北不保,中国自然难保,所以,即使日本人意图仅在华北,他也不能再作任何让步。如果日本人要扩大冲突,中国只能应战。所以,他在日记中“决
心应战,此其时乎”,实际是他作出的决策,很快会变成命令或宣言。
卢沟桥事变,全国人的眼光都集中到了蒋介石的身上。蒋介石也成了日理万机的大忙人。现在大量资料表明,蒋这一天非常不好过,他恨不能用分身术。从总的看,他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是电令抗战。
1937年7月8日,他致电二十七军军长宋哲元:
宛平城应固守勿退,并须全体动员,以备事态扩大。
这一电令具有纪念意义,标志着中华民国最高统帅蒋介石向日寇发出了宣战的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