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事变次日的中国各方势力的反应(9)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10-03-1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这天的民主人士

——宋庆龄营救抗日“七君子”

进入1937年7月,宋庆龄一直在为“七君子事件”而奔走。

事件发生于1936年的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之中。1936年5月,“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在上海成立,全国20多个大城市、50多个团体的代表出席了成立大会。大会发表宣言,呼吁停止一切内战,释放政治犯,建立一个统一的抗敌政权。大会选举了马相伯、宋庆龄、何香凝、沈钧儒、邹韬奋、章乃器、史良、王造时、李公朴、沙千里、陶行知等40余人为执行委员。7月15日,沈钧儒、章乃器、邹韬奋、陶行知联名发表《团结御侮的基本条件与最低要求》,表示赞同中共停止内战、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要求国民党政府停止“剿共”,一致对外。国民党反动派对救国会的活动十分恼火,在1936年11月23日晨,非法逮捕了沈钧儒、章乃器、邹韬奋、史良、李公朴、王造时、沙千里等7人。因为这7人都是“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的领导人,并且是社会上的知名人士,都是因为爱国而被捕入狱的,所以人们把这个事件称为“七君子事件”。

救国会领袖被捕,震动了国内外,全国各界人士纷纷向国民党当局提出抗议,掀起了声势浩大的营救运动。宋庆龄发表声明,谴责国民党摧残爱国运动,违法逮捕沈钧儒等7人。各地进步团体和爱国人士也来信来电,向沈钧儒等7人表示支持和慰问,要求国民党政府恢复“七君子”的自由。

1937年4月3日,国民党反动政府不顾全国人民要求释放“七君子”的呼吁,竟然宣布对他们7人正式提起公诉,并通辑在美国讲学的教育家陶行知等7人。随后国民党反动派于6月

第一頁    上一頁    第9頁/共9頁    下一頁    最後頁
第01頁 第02頁 第03頁 第04頁 第05頁 第06頁 第07頁 第08頁 第09頁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