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事变次日的中国各方势力的反应(8)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10-03-1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杨虎城热望回国抗战

西安事变后,蒋介石通过新任陕西行营主任顾祝同,要杨虎城“不应提出任何条件”,立即“辞职出洋”,“一提条件,则无复可言矣”;威逼杨虎城致电国民政府主席林森,辞去西安绥靖公署主任及十七路军总指挥职务。蒋介石即以中央军委会委员长名义复电“照准”,并催促杨虎城立即至上海办理出国手续。

1937年6月29日,杨虎城不得不离开上海,告别祖国,远去他乡。一行出国6人,夫人谢葆贞和次子杨拯中,参谋樊雨农、秘书亢心裁和那位外交部派来的、底细不清的译员王麟阁。豪华的邮船上每晚都有舞会,但杨虎城却无心去跳舞。他常独自来到甲板—边,思考中日问题。

7月8日,结识的一位爱国华侨突然匆匆找来,急切地说:“杨将军,我刚刚从广播中听到,日本兵又在北平郊外卢沟桥闹事,守军还了枪。”

“守军还了枪”!杨虎城又惊又喜,赶紧奔回舱里。参谋和秘书都已睡了,他唤醒他们起来收听广播。果然,他们收听到了。可惜消息太短。还枪的结果如何,全无下文。挤进来的翻译王麟阁就讲:“恐伯是局部事件,偶然走火。”

不等他的话说完,杨虎城已经迅速作出了他的论断:“恐怕不是这样。对,西安事变的影响,在卢沟桥见到效果了。还有,周恩来是和我同机飞到上海来的,他转到南京,一定是谈判很成功。正因为谈判很成功,日本帝国主义分子抢先一着动手了。好,国共的二次合作只能成功,不会失败了。”他说着,想着,是越想越得意,突然朝自己猛击数掌,自责道,“为啥你还出国?前后只差7天。7天,你就把战事等上了。7天,你就可以请缨带兵到卢沟桥畔了,7天,你就可以表明谁是真心抗日,谁是软骨头了。迟钝,可怕的迟钝!”

杨虎城又给了自己几掌,而且越打越狠,惊得几个人又拦又劝:“究竟卢沟桥响枪能起多大的变化,杨将军,你还是等等看。”

杨虎城摇头:“不能再等再看了。”他作出决定,立即拍一份电

报给宋子文,询问卢沟桥响枪的经过。

隔了两天,宋子文由上海拍来一份电文,卢沟桥战事已停。隔了一天,宋子文又来一份电报:“卢沟桥战事停而复作。敌由关外调来大队。我方已准备作战。”怎么又是三句话。杨虎城一声长叹:“抗战是逼出来了,不打也得打了。可这样打能打主动?能打胜利吗?”他焦灼得气闷,独自到甲板上去透透气。

在甲板上转了几转,杨虎城回来了。他拿定了主意:“代我拟一份电文给宋子文。我准备到了旧金山立即回国。我想他会帮忙的。”几个人都惊住了。这么精明透顶的杨将军这会竟会忘记他是被逼出国、变相放逐的。但杨虎城浑身都在燃烧,他想到的是今天抗战的烈火已经点起,人家作为军人在卢沟桥抗日,自己身为军人却将去国外,于是口授电文,要求在电文中加上“作为军人,虎城应死疆场,岂能漂流海外”的字句,他是不顾一切,决心回国了。

第一頁    上一頁    第8頁/共9頁    下一頁    最後頁
第01頁 第02頁 第03頁 第04頁 第05頁 第06頁 第07頁 第08頁 第09頁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