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集 持久战略(4)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10-03-1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很快, 美国 《生活周刊》把一个中国士兵的照片登载在封面上,并且评论说:台儿庄是日军在中国遭遇的滑铁卢。国际、国内舆论高度评价 台儿庄战役 的意义,认为中国已经找到战胜日军的方法。速胜论的呼声越来越高。

所以在这个情况下,《大公报》曾经发表过两篇社评,对战争的形势做了一个很乐观的估计。 解说:中国真的找到克敌制胜的方法了吗?

中国民众为 台儿庄大捷 欢呼的时候,日军大本营向侵华日军发出了徐州作战的命令。

此时, 台儿庄大捷 和国内外舆论,刺激了蒋介石、李宗仁的求胜欲望,开始调集近60个师云集徐州一带,准备与日军展开决战。日军则从南北两面调集军队,很快完成对徐州的战略包围,准备一举围歼中国军队主力。

那么,徐州能够成为第二个台儿庄吗?

解说:陕北的延安。毛泽东正在进行一次十分重要的思考。

1936年7月,即 卢沟桥事变 前12个月,毛泽东就和 美国 记者埃德加?斯诺谈过,对日战争是持久战。

1938年5月中旬,毛泽东暂时丢开手头的事务,开始撰写一篇即将对这场战争产生重要影响的文章。

战局的起伏多变刺激着他的神经,10个月的抗战教训和经验使他浮想联翩,他的许多重要推测,正在得到验证,整个 抗日战争 的轮廓和进程了然于胸,灵感不断涌来,历经激情澎湃的8天9夜,《论持久战》应运而生。据说这篇文章是一气呵成的。

第一頁    上一頁    第4頁/共17頁    下一頁    最後頁
第01頁 第02頁 第03頁 第04頁 第05頁 第06頁 第07頁 第08頁 第0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