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焕章 军事科学院 研究员
《论持久战》出版以后,周恩来在武汉,他就把《论持久战》的单行本送给了军事委员会副参谋总长白崇禧。白崇禧看了《论持久战》以后,认为这个《论持久战》是中国 抗日战争 最高的战略纲领。他把他的这种看法向蒋介石转达,蒋介石也很赞成。那么在这种情况下,白崇禧他自己就归纳了一下,《论持久战》那么一大本,推行到下面不行,要叫广大官兵怎么掌握呢,就概括为: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
解说:此时,在抗日战争整体策略的思考上,人们的思想逐步统一起来,那就是持久战略。
近藤邦康 日本东京大学名誉教授
我很佩服《论持久战》。日本物质方面、科学技术方面和人员组织方面都是优越于中国,武器也优越于中国。然而没有这样的以哲学为基础的、宏远的战略眼光,这样的东西,在当时日本没有。
解说:1938年6月15日,日军通过御前会议正式发布了两道作战命令:首先攻克武汉,稍后占领广州。
日军进攻武汉的作战方案很快出台:以华中派遣军司令官?俊六为总指挥,东久迩宫稔彦王率第2军为北路,从合肥集结出发,沿大别山北麓实施牵制作战。而进攻的主力则是新组建的第11军,总司令冈村宁次。他负责南路,拥有海军优势,溯江仰攻,直指武汉。
就在同时,中国方面也针锋相对部署了江北、江南两个战区,北线李宗仁的第5战区,迎击日军第2军的来犯。南线陈诚部第9战区,抵抗日军第11军的攻势。
贺新城 军事科学院 世界军事研究部第五研究室主任
武汉会战的战略指导思想战略方针呢,就是守武汉而不战于武汉,当战于武汉之远方。依托大别山,长江以南就是幕阜山、庐山,依托这个东西和日军展开,实际上这是空间换时间的一种思想。
解说:《英国新闻纪事》的记者弗雷达?阿特丽是6月初来到武汉的。在最初的报道中她说:当我到达时,汉口充满着正在前进的军队。第二天,我看到一师川军沿着江边经过。这些兵士步行了几个月,并且不久就要到东面150英里的战场上拼命。装备毫不精良的青年和孩子,挑着长官行李和饭锅的夫役,下级军官跟普通士兵真没有多大区别。
1938年初夏的武汉街头,每天都有数量众多的中国军队开往前方。他们操着各个省份的方言,武器装备也多种多样,但眼里却流露出同样坚定的目光。
贺新城 军事科学院世界军事研究部第五研究室主任
武汉会战是中国八年全面抗战中集中力量最大的一次战役。这次会战由于中日双方都高度重视在武汉地区的争夺,所以日军几乎是倾其所有。为了准备这次战役,从国内动员了很多,组建了很多新的师团调到武汉前线。作战兵力据后来统计达到了30多万。而中国军队在武汉战场倾注的力量达到110多万人。
解说:正当武汉会战已经迫在眉睫的时候,远在2000多里外的延安,毛泽东却在思考抗日战争进行到这个阶段,敌后的抗日根据地应该怎样发挥其积极作用,给日寇以有效的打击。正如他曾经跟朱德讲过:发展敌后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就像下围棋要“做眼”一样。他在研究敌后抗日根据地持久的战略布局。
刘益涛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研究员
如果这个白棋旁边都是黑棋包围着了,怎么能使这步棋活呢?它就要做两个活眼啦,当时毛主席比喻就要“做眼”。一做“眼”,根据地就活了。
解说:一个眼死,两个眼活,眼做得越多,占领的实地就越大,给对手的打击就越重。这是棋盘上最简单的道理,战场上也一样。
全国抗战开始后,毛泽东把目光锁定在华北的山西。原计划集中八路军主力在五台山和恒山一带做一个眼,后来因为形势变化,毛泽东调整了计划,兵分四路,在山西的四个角部署了四个眼。
王乃德 山西党史研究室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