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洪流之源”――苏联第一种量产坦克T-18的研制及参战历程(5)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10-03-1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1937年,苏联最高装甲车辆委员会决定对所有1930年以前生产的装甲战斗车辆进行现代化改进以便这些老旧型号能够在未来的战争中具有战斗力。T-18轻型坦克成为了这次大规模改进的主要对象。首当其冲的还是动力方面,为了吸取1930年型T-18轻型坦克改进中的教训,这次将发动机、传动装置和散热器全部更换为T-38轻型坦克上的部件,其中发动机为GAZ-M1型,并为其改进了车体内发动机舱的结构。另外,炮塔的形状也再度发生变化,原先蘑菇状外形较高的车长指挥塔被改为低矮的圆锥形高碳钢材料舱盖。炮塔后部的无线电箱和车体尾部的支架也都被取消了。改进后的型号被命名为“T-18M”,M代表了“现代化”。位于弗拉季卡夫卡兹Vladikavkaz的第37号工厂负责将T-18型改进成T-18M型的任务。

1938年3月,对T-18M的测试工作正式开始,平均行驶速度基本上达到了每小时24.3公里,但原本期望每小时33-35公里的最高行驶速度却泡了汤,发动机在4档高速行驶时极不稳定。由于改进后车体重心后移,T-18M在湿滑路面上稳定性很差,而且过障能力也不太好。苏联最高装甲车辆委员会仍旧认为换装GAZ-M1性发动机是正确的,但实际上相比改进所付出的成本,改进后战斗力的提升显得得不偿失。

有一批T-18M换装了45毫米坦克炮,它们在1941年6月卫国战争初期时,被拆除了发动机当作固定防御火力点,后来被德军缴获

三、T-18的战斗历程

第一頁    上一頁    第5頁/共6頁    下一頁    最後頁
第01頁 第02頁 第03頁 第04頁 第05頁 第06頁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