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30 战斗机全史(11)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10-03-1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苏-27M 战机安装的 RLSU-27 多功能雷达综合火控系统,最终经过改进后用于苏-30 战机上

另外,原计划为苏-27PU 配套研制的“豹”式雷达也被拖延,按国土防空军的要求新式雷达的性能应该优于 F-15 的 AN/APG-63 机载雷达。“豹”式雷达完全采用数字化信息处理方式,装有独创的定向缝隙天线,水平面内采用机械扫描,垂直面内采用电子控制波束。这样雷达在方位平面可作为机械式天线工作,而在高低角平面是作为电扫描天线工作。当雷达波束进行水平机械扫描时,垂直面内电子波束的位移可以瞬时把波束发送到早先发现的目标上。这样当进行有规律的多行扫描时,就可以保证比机械扫描的频率快 2~3

倍,天线也能转向早先发现的目标。这样就彻底解决了在空中跟踪状态下,提高目标位置测量准确性问题,本身也考虑到同时进行多目标攻击问题。

可保证在自由空间方位角和高低角各正负 60° 范围内进行扫描,对有效雷达散射截面积(RCS)3 平方米的空中目标迎头探测距离为 80~140 千米(在高脉冲重复频率状态下),目标后半球探测距离为 50~70 千米(在中脉冲重复频率工作时,可以在相位编码调制的基础卜进行脉冲压缩;还可以工作在高脉冲重复频率),可同时截获 10 个空中目标,并依次对跟踪的一个目标进行照射,引导半主动雷达制导导弹飞向目标。

由于技术和资金的问题,“豹”式雷达一直到 2000 年后才投入小批量生产。早期的苏-27/30 飞机也没有装置缝隙天线,而是改用卡塞格伦天线。

第一頁    上一頁    第11頁/共51頁    下一頁    最後頁
第01頁 第02頁 第03頁 第04頁 第05頁 第06頁 第07頁 第08頁 第0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第23頁 第24頁 第25頁 第26頁 第27頁 第28頁 第29頁 第30頁 
第31頁 第32頁 第33頁 第34頁 第35頁 第36頁 第37頁 第38頁 第39頁 第40頁 
第41頁 第42頁 第43頁 第44頁 第45頁 第46頁 第47頁 第48頁 第49頁 第50頁 
第51頁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