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30 战斗机全史(5)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10-03-1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在军内改革派的要求下,设计局在苏-27 的基础上开始了远程截击机的研制

新的起点——苏-27PU

“没有一只雄鹰能飞到第聂伯河的中间”,这句话是俄罗斯作家果戈里在一首抒情诗中为赞美第聂伯河的宽广而作的。前苏联的飞行员在驾驶米格-29 之后把这首诗改成:“没有一架米格飞机能够飞到第聂伯河的中间”,米格局的设计师们在设计这一机型时为了飞机的机动敏捷性而牺牲了飞机的燃油携带量,米格-31 的情况则相反,为增大飞机的燃油携带量使飞机的机动敏捷性大为降低。特别是前苏联的电子科技落后于美国,其自行研制的 R-33 超远程空空导弹性能很不稳定。这样在与美国 F-15 一类的大型空中优势战斗机相遇时,米格-31 几乎毫无胜算可言。

R-33 超远程空空导弹,西方说这是 AIM-54 的翻版

第一批苏-27 出厂后不久,当时的航空工业部部长伊万·西拉耶夫和航空工业部副部长兼苏霍伊设计局总设计师米哈伊尔·彼得洛维奇·西蒙诺夫以及苏-27 项目总设计师科尔钦和柯内舍夫被国土防空军航空兵司令 N·I·莫斯科维杰列夫上将和空军副总司令叶夫列莫夫上将召到萨瓦斯列依卡的空军飞行员战斗使用和改装训练中心。他们在总结了 70 年代以来苏制战斗机与西方战斗机进行的历次空战经验教训后得出了一致结论,目前的重型远程截击机已经不能应付现在和未来的美国战斗机所带来的威胁,必须为国上防空军研制一种更加灵活机动的远程截击战斗机!

第一頁    上一頁    第5頁/共51頁    下一頁    最後頁
第01頁 第02頁 第03頁 第04頁 第05頁 第06頁 第07頁 第08頁 第0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第23頁 第24頁 第25頁 第26頁 第27頁 第28頁 第29頁 第30頁 
第31頁 第32頁 第33頁 第34頁 第35頁 第36頁 第37頁 第38頁 第39頁 第40頁 
第41頁 第42頁 第43頁 第44頁 第45頁 第46頁 第47頁 第48頁 第49頁 第50頁 
第51頁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