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事情忽然有了转机。牟平县宁海镇的一位民政干部提供了一条线索:好多好多年前,嵎峡河村有个老太太,老来查她儿子当兵的事,可她说她儿叫杨宗贵啊。而且,她儿子参军后一直没给家里通信。后来传说他开小差当了土匪,村里废止了他家的代耕和军属待遇。老太太不服,不知道到上面找了几百回。后来政府认为杨宗贵“开小差”没有根据,便依据中央有关规定,于1957年作为失踪军人处理,恢复军属待遇,1958年又依据有关规定,认定为革命牺牲军人。
杨宗贵,杨子荣,会不会是同一个人呢?调查组的人即刻赶到嵎峡河村,找村里的老干部、老党员和杨宗贵的街坊座谈。他们都认为杨宗贵与调查组要找的杨子荣参军时间、年龄外貌、家庭情况都差不多,很可能杨子荣和杨宗贵就是一个人。
调查组把情况向在北京的曲波等同志作了汇报,在进一步了解了杨子荣的特征后,又到嵎峡河村作进一步座谈核实。村里的原农救会长孙承祺说:“那一年,是我领杨宗贵和韩克利去报名体检的。”杨宗贵在家时的好朋友韩克利说:“ 我和杨宗贵一起报名参军,在王从庄检查身体。他验上了,我有沙眼病没验上。报名后,他问我:‘你报什幺名?’我说:‘韩克利呗。’我又问他:‘报什幺名?’他说:‘我没报真名。’另外,在1945年的2月,我曾看到过杨宗贵有个手章,上面刻有‘杨子荣印’。”杨宗贵的哥哥杨宗福说:“我家兄弟3人。我排行老大,三弟幼年死亡,宗贵是老二。为取吉利,老人请先生给我起名宗福,字子禄,二弟叫宗贵,字子荣,连在一起就是福、贵、禄、荣。宗贵在东北千山当劳工时,就是用‘杨子荣’的手章领工钱的。”
调查组又经过进一步的调查取証,初步确定嵎峡河村出去当兵的杨宗贵就是他们要查找的杨子荣。他是以字代名当的兵。部队不知道他在家的名字叫杨宗贵,家乡也不知道他在部队的名字叫杨子荣,这也是多年来杨子荣即使名扬四海了,谁也没有把杨宗贵、杨子荣放在一起联想的原因。谢天谢地,事情总算有了一个结果,尽管是还不十分令人信服的结果。
1973年,调查组的同志从一位画家的手中找到了杨子荣的一张照片。这是曲波请日本的朋友,从1946年10月团的战斗模范合影照片上单独翻拍下来,请画家给他的外文版的《林海雪原》画插图时用过的。海林县杨子荣纪念馆的同志把照片翻印放大,寄给了牟平县民政局。
民政局长激动不已。但他长了个心眼。这一天他带着不同的4张照片,来到嵎峡河村,请杨子荣的近邻、村干部和老人们辨认。人们一下子就点着杨子荣的照片说:“这是俺村杨宗贵。”民政局长赶到杨子荣的哥哥杨宗福家,拿出4张照片让他看。杨宗福的眼睛发直。他拣出兄弟的照片,呆呆地看了许久。“宗贵兄弟 ……”他轻轻地叫着,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滚落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