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其庸先生经过研究和实地考察,认定项羽并非自刎乌江,而是死于安徽定远境内之东城。2007年,他在《中华文史论丛》(第二期)发表《项羽不死于乌江考》长文,追根溯源项王自刎乌江的说法是从唐代《史记正义》开始的,元代杂剧《萧何月夜追韩信》将这一讹传推至家喻户晓。本文仅就冯其庸先生的《项羽不死于乌江考》(下称冯文)谈点管窥蠡见,以就教于冯先生兼及专家学者,以期通过讨论,澄清史实,还历史固有面貌。
“检验核正”有悖史实
冯文共分四节,其在第一节“司马迁对项羽败、死的叙论”中云,“检验核正”了《史记》、《汉书》、《资治通鉴》、《通鉴纪事本末》等史籍有关项羽之死的全部文字。“除《项羽本纪》中有‘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两句涉及乌江……其余无一处写到项羽乌江自刎,相反却是明确说‘身死东城’。”并说:“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中之“欲”字,是意向性之词,说明“它的未遂性”,因为一个“欲”字,不可能把项羽一下(从东城)转到二百四十华里外的乌江。项羽既没有到乌江,“乌江亭长怎么可能舣了船,跑到东城来接项羽呢?这是文章明显的纰漏”。
果如冯先生“检验核正”的这样吗?请看司马迁在《史记·项羽本纪》叙述项羽到了乌江临江不渡,赠马与亭长之后的一段文字:
乃令骑皆下马步行,特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王翳取其头,余骑相蹂践争项王,相杀者数十人……。
司马迁这里明显地记叙了项羽在乌江渡口与汉军激战后“乃自刎而死”,后之《汉书》、《资治通鉴》、《通鉴纪事本末》等都著录了这段史实,称项王在乌江渡口“蹙自刭”、“乃自刎而死”、“乃刎而死”。这表明班固、司马光、袁枢等历代史学大家,对项羽自刎乌江不持有任何疑义。否则项羽与汉军激战前与乌江亭长那段对话,以及自刎后王翳、吕马童等五人抢夺项羽肢体邀功封侯的记载又从何而来?应该说,司马的记载是真实可信的。
阴陵大泽不在定远境内
冯文在其第二节“司马迁对项羽自垓下至东城的战斗历程的叙述看项羽的死地”中云:项羽“直夜溃围南出,至阴陵为田父所绐,误陷今定远古城村西泽中”。其时与楚军“还隔着一段距离”,项羽“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因此司马迁在论赞中说项羽身死东城是十分确切的,无可怀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