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迪威完成了美国政府交付的使命
何亮亮(主持人):史迪威事件已经过去了六十五年,但是对于事件中的当事双方,至今还有截然不同的评价。有人说,如果史迪威前往欧洲战场,他就会成为另外一个巴顿将军,也有人说,如果罗斯福指派一个性格圆滑的将领去中国,就不会以这样的局面收场,还有人说,要是蒋介石听从史迪威的建议,让他改造所有的军队,那么国民党在日后的内战中就不会失败。
但是历史没有如果,而历史同时也是一张散失迷离的拼图,仅凭有限的史料来褒贬人物未免偏颇,史迪威的格言是“一个人只要不辜负国家的期望,不虚度一生即可心安理得”。从他在缅甸战场的表现来说,他未尝没有为太平洋上的美国人赢得时间,完成了美国给予他的使命。
解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胡佛中心,存放着史迪威的档案,在这中间最引人关注的就是他的日记。
记者:这些是史迪威将军的日记吗?
JohnEasterbrook(史迪威外孙):是的,这就是他当时的日记,这本是从1944年3月30号到5月31号。
记者:他主要都在日记中记些什么呢?
JohnEasterbrook:他主要是记录当天的活动,那一天发生的事情,(读日记)昨晚下雨了,不是很大,但每一滴雨都像打在我的身上,写于涅拉班(地名)。就是记录类似的这些,他当天的活动,还有当天所经受的挫折,面临的困难等诸如此类的事。
这些私人日记,原本是没打算要公之于众的,所以你读这些日记时,必须放到当时的语境中去,你必须要理解当时事件的背景。现在这些日记已经公开几十年了,任何人都可以查阅,日记的第一版在1948年的时候就已经面世,所以我们家族并没有想要隐藏什么,所有东西都在那了,每个人都能看到。
解说:史迪威的外号叫“酸醋乔”,他的日记中对蒋介石的嘲讽和不满,后来被很多历史着作引用,并由此推断两人矛盾的内因,缘于史迪威的直率与尖刻。
从西点军校毕业后,史迪威坚持写了四十二年的日记,1942年3月到1944年10月的这段时间,他的日记里充满了对中缅印战区现状的无奈和愤懑。而外界普遍认为,他日记中对蒋介石极为蔑视的称呼“花生米”,事实上是当时中美军事电文中蒋介石的代号。
JohnEasterbrook:在公众场合,他对蒋介石是非常礼貌的,有这么一个故事,在抗日战争早期,有一次在一个庆祝中国胜利的庆典上,蒋介石先发表了演讲,讲完后现场观众礼节性地报以掌声。然后史迪威站了起来,用中文说了几句话后,现场的掌声却比刚才的还要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