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迪威的使命:用中国人的生命为美国赢得时间(3)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10-03-1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解说:这里是位于华盛顿的美国二战纪念广场,它与林垦纪念堂、华盛顿纪念碑在一条中轴线上,广场两端的拱门,分别代表大西洋和太平洋两大战区,在这里我们没有找到中缅印战区的纪念标志。

记者:你们知道中缅印战区吗,中国、缅甸、印度战区。

美国民众1:不知道。

记者:第一次听说吗?

美国民众1:是的。

美国民众2:我只知道杜立特轰炸东京行动,轰炸完后飞机在中国迫降,是中国人帮助了那些飞行员逃离日本控制的地区。

美国民众3:你是说二战吗?你是说他(史迪威)是政府官员吗?

记者:不,他是个将军。

美国民众4:噢,我们不太清楚。

美国民众5:那是一个非常艰苦的战区,补给和物资少的可怜,整个太平洋战区都是排在第二位的,几乎所有的资源都去了欧洲,打希特勒去了。然后才能输到亚洲,这就是当时美国的政府的政策,他们就是这么干的。

解说:作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核心成员,美军共有40多万人在二战中阵亡,由于当时美军没有向中缅印战区,派出大量的正规部队参战,所以长期以来这个战区,一直被置于无足轻重的地位。

多诺万·韦伯斯特是美国的资深作家,也是国家地理杂志社的特约撰稿人,2002年11月国家地理杂志委托多诺万到中缅印战场考察,撰写一篇关于滇缅公路的文章。而他本人也想以围绕这条路发生的战争故事为题材写一本书,为此多诺万收集了大量资料,并多方探访当年的老兵和修路者。

DonovanWebster(《美国国家地理》撰稿人):当我开始研究这段历史的时候,我查阅了一些书,最让我吃惊的就是,知道二战中有中缅印战区的人,非常之少,这是一段被历史学家遗忘的历史。

史迪威公路的前世今生

但这确实是一段惊心动魄的故事,有很多事情都是从那个战场开始的,那里是特种部队第一次采用空降的方式作战的地方,可能大家都听说过美国中央情报局也是在那开始的。美国首批CIA特遣部队,也就是美军战情协调办公室(OSS)的官员,就是被派往印缅边境地区活动的,这真是令人着迷。

解说:1938年中国修筑的滇缅公路和1945年中美联合修成的利多公路贯通后,被命名为史迪威公路,战时它曾连接中缅印三个国家,战后这条路渐渐失去了作用,被遗忘和废弃在高山丛林中。

DonovanWebster:当我第一次站在那条路(利多公路)上时,我简直无法相信我真的在那里,一年来我一直梦想着能到那里,一年中我读了很多关于那条路的书。当我站在路当中的时候,过来一头白牛,一只角是绿色的,另一只是黄色的。这时我才反应过来,哦,天哪,这真的发生了。

第一頁    上一頁    第3頁/共7頁    下一頁    最後頁
第01頁 第02頁 第03頁 第04頁 第05頁 第06頁 第07頁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