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14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kǔ.

(梵语:दुःख duhkha)

1.佛教基本观念之一,表达了佛教对于人的现实存在所作的价值判断。在佛陀原始教义当中,四谛概括了佛教所欲揭示给世人的真理,其中第一条便是关于苦的真理。苦可以归为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五蕴盛苦8类。按照佛陀的看法,存在(生存)是有条件性的,依缘的,这就决定了生存的短暂和局限。主观上,人会不断产生实际上无从满足的欲望;客观上,对象是暂时的、无常的,这就决定了不满足和绝望的必然性,这便是本质上的苦。苦的根源在于无明(无知),由于无明,人的生物本能贪欲便时时萌动,一方面造成现实的痛苦,另一方面又留下恶的潜能,就是业,从而始终将人的生存桎梏在无尽的痛苦循环即轮回之中。摆脱苦,只有证道,即通过宗教修持,获得对人生存在真相的了解(悟)。

2.五味之一。

3、与甜和甘相对。

4、难受;痛苦:苦笑|艰苦|愁眉苦脸|苦日子过去了|苦尽甘来。

5、使它/他/她痛苦,使他/她/它难受:一家五口就仗着他活了可苦他喽。

6、苦于:苦旱|苦夏

7有耐心地;尽力地:苦劝|苦干|苦思|勤学苦炼。

①痛苦。《灵枢·师传》:“开之以其所苦。”

②疾病。《素问·血气形志》:“知手足阴阳所苦。”

③苦味,五味之一。《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苦伤气,咸胜苦。”

④为某种事物所苦困。《素问·脏气法时论》:“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脉经》:“苦膝痛。”

还有形容一个人活的很不开心,比如中侨毕业苦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