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善恶恶而亡 选自《新论》
导读:
《新论》是东汉哲学家桓谭所著的一本哲学著作。本文说郭氏是非分明,扬善抑恶,却没有得到好的结果,以致家破人亡。郭氏的败亡值得人们深思,可能是他认识和处理问题过于绝对和极端的缘故。
原文:
昔齐桓公出①,见一故墟而问之②。或对曰③:“郭氏之墟也。”复问:“郭氏曷为墟④?”曰:“善善而恶恶焉。”桓公曰:“善善恶恶⑤乃所以为存⑥,而反为墟,何也?”曰:“善善而不能用,恶恶而不能去⑦。彼善人知其贵己而不用,则怨之;恶人见其贱⑧己而不好,则仇之。夫⑨与善人为怨、恶人为仇,欲毋⑩亡而得乎?”
注解:
①齐桓公:春秋时齐国国君,为“春秋五霸”之首。
②故:旧的。墟:废弃的家园。
③或:有人
④曷:同“何”,为什么,疑问代词
⑤善善:爱护.尊重好人。前一个“善”是动词,尊重,爱护。后一个“善”是名词,指好人。
恶(wù)恶(è):憎恶坏人。恶(wù),憎恶。恶(è),坏人。
⑥所以为存:生存的方法;所以:用来……的方法
⑦去:铲除
⑧贱:轻视,看不起。好:友好
⑨夫:古汉语的句首发语词,无实义。
⑩欲:想要毋:无,不
译文:
曾经有一次齐桓公外出,看见一个废墟,就问主人是谁。有人告诉他说:“这是郭氏的废墟啊!”(齐桓公)又问:“郭氏的房屋怎么会成为废墟呢?”(那人)问答道:“赞扬好人,批评恶人。”齐桓公说:“赞扬好人,批评恶人是生存的根本,为什么成了废墟,是什么原因呢?”(那人)问答道:“赞扬好人却不能任用,批评恶人却不能除去。那些好人知道他看重自己却不能用,就会怨恨;恶人知道他轻视自己,就会仇视他。与好人结怨,与恶人结仇,能不灭亡吗?
启发:
郭氏的失败代表了一种处世方式和价值观念的碰壁。认识和处理问题不要过于绝对和极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