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A、B、C楼的命名似乎是连接历史最为直接简单的方法。但也是删减历史信息的最好的方法,今天,已经很少有人会在提起这几栋建筑背后的祖冲之和计成,但是这并不要紧,历史的行进自有它的奇妙之处。
“明成楼”建于1985年左右。明成楼的“成”,据说取自计成,以铭记这位对中国园林文献具有开创性贡献的一位明代造园家。对于这一说法,想来有一定道理。而从取名方法看来,基本继承了“文远楼”的传统。20年以后,这座楼被称作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B楼。
只有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C楼从其他落成的第一天起就被叫做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C楼。在一个国际化的大背景下,与国际接轨的不仅是对于素混凝土的运用,对于屋顶花园的设置,还有那个很洋气的新名字。学院空间上前所未有的统一表征着学院在学校前所未有的强大。而在老外面前,毫无疑问,这样的名字在瞬间就能让他们意识到学院的巨大、宏大以及伟大,当然还有那背后流露出来的对于国际化的无穷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