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去世以后,中国进入一个特定时期,就是“同光中兴”,历史书上也称为“封建社会的最后一次回光返照”。鸦片战争

结束后,西方经济进入中国,多少也刺激了一下中国的经济。中国当时最高统治者,实际上是慈禧太后。可以说,同治、光绪时期,一直是她在统治着这个国家,统治时间长达半个世纪。同治皇帝最早定的年号是“祺祥”,后来由于慈禧和恭亲王发动政变,杀了肃顺等人,两宫垂帘听政,共同治理,所以改年号叫“同治”。慈禧太后能统治如此长的时间,不是一个偶然。我们不能说慈禧太后一无是处。作为一个女人,在男性占主导的社会中,她能够统治这个国家长达五十年,绝对不是个一般人。她具有极敏锐的政治判断力,有极强的政治才能。她赶上了同光中兴,资本主义第二次萌芽,但她当时也没有办法从根本上挽救这个国家。于是她就不断出卖主权,来换取自己统治的稳定。
但是同光中兴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中兴”。
清朝自乾隆中后期就一直走下坡路,以后没有可以称为“治世”或者是“盛世”的。的确以休养生息为主要目的历同治、光绪两朝,清朝的经济得到恢复,并且逐步引入了西方的生产技术,我国进入了历史上第一次对外开放、引进外资的发展阶段。当然,满清的对外开放不是统治阶级自主的对外开放,是被别人强暴后的被迫开放。但是,毕竟也尝到了甜头。随着江南制造总局、福建马尾船政的成立,一部分民族工业开始涌现、复苏,天津、江浙纺织工业、湖南张之洞设立的金属冶炼工厂、广东的水陆运输等行业、产业,第一次在中国的土地上诞生。经过近30年的同光中兴之后,中国,拥有了亚洲第一、世界第六的一只外表强大的海军。但我们在肯定“同光中兴”的同时,我们也清楚的看到——正是由于清政府的腐败和衰落,始终无法取得与其同期的日本的成就。日本,自明志维新以来,改变了国体,改变了社会制度。由过去的幕府、君主政体,改为君主立宪制政体。当然,以今天的角度来看,君主立宪制在当时是前基本符合潮流的,是先进的政治体制制度,但对比欧美的共和制,还是有很大的弊端的,是相对落后的。 正是由于制度上的改变,使得日本在短短的20年,经济取得了极大的飞跃,一举超过了当时满清同光中兴取得的成就。 清朝同光中兴时期,中国仅仅是逐渐吸收、引进、建立了单独的某个企业、某个工厂、学校。是属于个体的西化,其国家整体的建设,仍然以儒家思想、封建制度而建设的。所以,企业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受到了当时既得利益者——封建势力的严重制约。铁厂缺矿石,成品卖不出去,整个社会没有进入机械化大生产阶段,单一的建造个别的工厂企业是没有实际意义的,整个社会、国家的落后局面依然继续。 1895年的一次海战,使清朝的自信心再次受到重挫。“师以夷技以制夷”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目的远远没有达到,反而再次被“蕞耳小国”击败,不能不令人遗憾。 中兴的神话也就此破灭。总之,晚清的同光中兴虽然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但绝对不能拔高到“治世”或者“盛世”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