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tista手术,在国内又称作“左心室减容术”、“部分左室切除术”或者“保留性左室切除术”,是一种新的有效的治疗终末期扩张性心肌病的外科手术。1996 年首由巴西Batista 医师报道。心脏扩大不仅造成房室瓣关闭不全, 同时也使心肌耗氧量增加, 但氧的供给并不能随着心脏扩大而增加, 因此心脏扩大至一定程度后心肌收缩力将逐渐下降。Batista 手术的基本原理即是切除左室游离壁部分心肌, 使左心室尽量恢复至正常大小, 降低左室壁张力, 减少心肌耗氧量, 增强心肌收缩力, 改善心功能(Laplace 定律) 。同时也可能与左室成形,外周血管效应,精神、神经和体液因素有关。同时施行二尖瓣、三尖瓣成形或置换术纠正了二尖瓣、三尖瓣返流,有利于心功能的改善。Batista 手术适用于各种扩张性心肌病(如原发性扩张心肌病、冠心病、瓣膜病、Chagas 病等) 。Batista (1996) 报道术后并发症为: 充血性心衰18% , 出血7% , 心律失常5% , 肾功能衰竭4% ,呼吸衰竭4% ,感染4% ,其它4%。Batista (1997) 报道12 例术前大多数心功能Ⅳ级,术后57%恢复到I 级,33. 3%恢复到Ⅱ级, 2 年生存率为55%。安贞医院(1998) 报道12 例, LVEF 从19. 4 ±7. 8%增至28. 9 ±8. 9% , CI 从1. 7 ±0. 7 增至2. 4 ±0. 8/m2 / min ,术后6 月生存率为80%。术后长期存活情况有待观察。
Batista手术的基本原理是:P= K · T / R(其中P代表心腔内压力;T代表心壁张力;R代表心腔半径)。从以上公式可以得出:心腔内压力与心壁张力成正比、与心腔大小成反比;心脏的重量应与心腔的大小相符合。因此可以通过增加心肌重量、降低心壁张力(降低后负荷)和缩小左室腔来解决终末期心脏病扩大的心脏问题。从以上机理可以看出,Batista手术的临床意义只在于:暂时减轻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症状,改善心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仅属于一种减症姑息手术,该手术只是切除了没有收缩能力的心肌,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善心肌功能,因此其远期效果欠佳,两年生存率只有55%。但是它可以暂时降低肺动脉压力,为移植创造更好的条件。
另外,中国第一例Batista手术是在1997年由黄方炯医师主刀进行的
--------------------------------------------------------------------------------
日本富士电视台2006年春季电视剧《医龙1》就是以Batista手术论文为线索展开的最强手术队伍“Team Medical Dragon”的成型道路。拥有天才般医术一心救治病人为先的外科医师——朝田龙太郎,在北日本大学因某件事故遭到开除,后来参加国际医疗队赴非洲难民营领导手术队伍,后因不听调遣执意留在当地继续救治伤患,回到日本后便没有医院肯聘用。后来朝田受到明真大学医院副教授加藤晶力邀到明真大学协助她完成有关BATISTA手术(Batista procedure,保留性左心室切除术或左心室减容术)的教授论文。
在教授会一手支配的医院体制下,朝田组织他心中“最强的队伍”、“最优秀的团队”的BATISTA团队,包含里原美纪(器械传递护士)、加藤晶(第一助手)、伊集院登(第二助手)、藤吉圭介(内科医师)及荒濑门次(麻醉师)。各人背后均有自己的故事,因朝田的魅力而聚集于同一队内,并组成一队异常团结的团队,不断与腐败的医局制度和教授权威对抗,冲破各种阻力屡次完成艰难的手术,挽救患者生命,并在最后的手术中创新了Batista方法。
2007年秋季“Team Medical Dragon”复活——
一封信把team medical dragon的成员重又聚在了一起,朝田龙太郎放弃了美国从医的机会返回日本,藤吉圭介也从福冈返回东京,再加上伊集院登,荒濑门次,里原美纪,他们重又聚在了一起。而明真医院因为受到各方面影响面临倒闭,此时,原教授野口贤雄受董事局及业主聘请,做为医疗部长从泰国返回医院,他想利用朝田等人赢取最大的名声和利益。朝田救治了一名本已放弃抢救的车祸伤者,伤者名叫片冈一美,她声称自己是医疗杂志的记者,愿意为朝田等人宣传,野口非常高兴,朝田不置可否。被介绍给藤吉医生的已有七个月身孕的患者富田太太患严重扩张型心机症,进行手术已困难重重,但她坚持生下孩子,最终医龙队决心接下手术,并且为她接生得来不易的孩子。片冈一美与野口协商后,野口勉强同意医龙队做这个大风险手术,但要在北洋医院进行,以此要求朝田做DOR公开手术,以此提高医院知名度。朝田同时接下了3个大手术,在情况发生意外变化下,朝田果断地做出了改变。结果,DOR公开手术在朝田、雾岛军司的配合下顺利完成,Batista手术在伊集院的主刀下也完成了,而救治初生婴儿的手术也在朝田出神入化的医术下完成,明真再次声名大噪。而片冈一美实际上是外资企业收购代表,不择手段收购中小医院来与大医院进行合并,这次就是与野口一起筹划使已被收购的北洋医院彻底倒闭,再以外资与厚生劳动省医疗机关的认证集资,建立起明真医疗城,专门为富人和权贵设立的医疗机构,同时将没有足够钱进行治疗的病人和明真里混日子的医生一概像垃圾一样扔到北洋——这时,朝田和藤吉,伊集院却因检查了一位被当作claimer(只是有轻微的疾病再三来医院要求检查或闹事的病人)的老人,发现了老人心脏异样的病变......其实这位老人是因为当初野口教授做手术时止血用纱布残留在心脏内而逐渐与心脏粘连一体形成巨大肿瘤,但野口为了掩盖这一点篡改了手术记录——在朝田执意要为老人检查治疗时,野口决定将朝田和医龙队队员“放逐”到北洋,但为了不让医龙队使北洋振兴,将荒濑和美纪留在明真——当朝田,伊集院和藤吉来到北洋时向亲自照顾患者的善田院长了解了这里的情况,决心一定要在这里建起一支全新队伍......
比起白色巨塔针对腐败的医疗体制和现实生活的矛盾,鲜活反映人心的欲望与道德观来,医龙更加侧重的是医生的心和能力——真正的医生是对待生命一视同仁的。
死了也无所谓的患者是不存在的;不是医生在等病人,而是病人在等医生;我们的敌人不是鬼头的队伍,而是疾病;如果没有检查过患者,就说对方是无理取闹,那么你没有做医生的资格;无论是什么病,患者正在忍受著痛苦这一点是不会改变的;这个孩子想要活下去,那么小却一直在努力地活下去,我们也不能放弃;救人跟国籍有关系吗;见死不救的话还算是医生吗?如果你不满意我擅自进去抢救患者,那你现在就回去把那个患者杀掉!
也许像朝田那样的医生只会存在于我们的幻境中,医龙队也是那样美好得似乎不现实了——但是,至少我们要知道,能够健康地活下来已经是一种幸运了。
--------------------------------------------------------------------------------
PLV, Partial Left Ventriculectomy。该手术由巴西外科医生Dr.Randas Batista于1995年发明,并以他的名字命名。
该手术主要用于左室肥大扩张心功能衰竭末期病人的治疗,为他们赢得等待心脏移植的宝贵时间。
作用原理是通过切除部分左室心肌,减小左室内径,纠正二尖瓣及三尖瓣置关闭不全,急速将终末期心脏病的球形状态左心室恢复成为拟正常的椭圆锥形态。这种经手术重构左心室几何形态的方法,能使左室容积、心腔内径及心室质量三者之间的比值关系接近或恢复正常,因此有益于促进正性肌力作用,恢复心肌收缩和舒张的功能,同时益于改变心肌基因表达,逆转心室重塑过程。
基本原理根据Laplace定律:T=2P×r,即容积(内径r)越大,液体张力(P)越高,容器张力(T)越大。Batista对大量的动物心脏标本和人类扩张型心肌病的心脏标本进行观察后得出类似的结论:M=4.18×R3,其中M为左室壁张力,R为左室内径。左室扩大致左室张力不成比例地增高和氧耗量增加,使左室功效降低。他假设所有扩大心脏的功能在内径缩小后得以改善。PLV的目的是减小左室直径,以达到重新建立左室容量、张力、直径的新关系。
近期的研究认为Frank-Starling机制不能用来解释终末期心衰。晚期心肌病左室扩大可能是对心肌损害的恶性代偿,PLV可能影响此恶性循环。Bolling等认为,在终末期心肌病中单纯行二尖瓣重建亦能改善部分患者的心功能,其他同期手术如冠脉搭桥等对左心的恢复亦有帮助。Douglas 等认为,左室再塑之后不呈球形使左室收缩更协调和减少心脏的扭曲。其他可能影响因素包括血容量和周围血管张力的变化和药物辅助治疗等。
适应征PLV的主要适应证是各种病因引起的晚期扩张型心肌病。左室越大,收缩功能越差,效果越好。Batista认为PLV对瓣膜病变引起心肌扩张和左室较厚的病例效果较好,而缺血性或Chagas病者效果较差,可能与弥漫性心肌纤维化有关。美国目前对PLV持慎重态度,病例选择非常严格,仅在少部分中心开展。大部分终末期心衰患者仍是先置入左室辅助,等候心脏移植。如果左心辅助能被解除,在6个月后可考虑行PLV。这要根据各个国家的实际条件来实行,在巴西等发展中国家,除了药物治疗,大部分患者只能选择PLV。
手术操作主要还是沿用Batista方法,部分医生在心停搏下完成操作及用不同的方法缝合左室切口。
在麻醉后插入食道超声,确定左室的切除部分。建立标准外循环,放置左心引流,在心脏不停搏下完成操作。
左室肌肉切除
切口在心尖与前降支之间成45°角方向切至后降支,注意勿操作室间隔,至二尖瓣环下2cm;另一切口从心尖向外延长,直至切除一块钻石形的心肌。 McCarthy等报道,一次手术曾切除心肌达300克,相当于一个正常心脏的重量,而左室(LVDd)可缩小1~2cm。某些病例甚至可行前切口包括切除前降支在内的方法,但不常用。Batista宁愿牺牲二尖瓣装置后行整形或换瓣,以扩大左室切除范围。Bocchi等做了保存乳头肌的小组报告,因例数太少尚不能比较。对于轻或中度二尖瓣关闭不全,可用Fuccic的双孔二尖瓣口化的方法纠正,重度者用Duran环整形或换瓣。
切口缝合
Batista用Prolene线直接缝合切口,不用垫片以减少组织反应,因为术后左室疤痕组织可能是顽固性室速的根源,并有致使性大出血的危险。
同期手术对于右室扩大者可行右室游离壁折叠及三尖瓣整形。
结果由于大组病例是在巴西完成的,大部分患者的术前、术后资料很不完善,总的住院死亡率为15%~20%,高于常规心脏手术,但是心衰患者年累积死亡率40%及心脏移植患者的危险因素比较,仍是可以接收的。
Batista完成了PLV 410例,术前LVEF为5%~18%,心功能均为Ⅳ级;术后LVEF提高100%~300%,住院死亡率10%~15%,2年生存率60%。生存者心功能为Ⅰ~Ⅱ级,大部分恢复正常生活与工作。美国Buffalo总医院报道了120例PLV,住院死亡率为22%,可能与在早期强调保存二尖瓣使左室切除范围不够及美国的病例选择不同有关。
美国Cleveland中心报告44例PLV,无早期死亡,LVDd由80mm降至59mm,LVEF由15%升至37%,72%的生存者无需等待心移植;但有15%的病人术后仍发生心衰,需行左心辅助或心移植。
英国Angelini等报告12例PLV,住院死亡率为22%,有1例死于室速,其后预防性服用Amiodarone后没有再发的报告。
收缩功能及心脏指数均改善。1年生存率为60%。但这组患者中38%并发室性心律,易致猝死,部分患者需植入自动除颤装置。
近期有学者介绍31例保存乳头肌的PLV,住院死亡率为10%,18个月生存率61%,各方面指标均比术前明显改善。
展望PLV是治疗终末期心脏病的新方法,是心脏外科手术上的重要发展。但仍有很多问题,如适应证、手术时机、长期疗效和是否需要心停搏、保留或不保留乳头肌及切口的不同缝合方法尚需进行比较和研究。同期施行的手术如二尖瓣重建、冠脉搭桥在左心功能的恢复中所起的作用,室性心律的预防及术后左室做功、再塑、张力的变化等问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外科医生做PLV时应注意手术技巧与判断,绝不是类似于单纯的室壁瘤切除术。PLV前景如何尚需等待长期疗效才能决定是否推广。目前只能在具备左心辅助循环或心脏移植技术的单位可以开展此类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