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箍筋: (gu jin) ties
用来满足斜截面抗剪强度,并联结受拉主钢筋和受压区混凝土使其共同工作,此外,用来固定主钢筋的位置而使梁内各种钢筋构成钢筋骨架的钢筋。
1.矩形箍筋下料长度计算公式
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表1)

式中 箍筋周长=2*(外包宽度+外包长度);
外包宽度=b-2c+2d;
外包长度=h-2c+2d;
b×h=构件横截面宽×高;
c——纵向钢筋的保护层厚度;
d——箍筋直径。
2.计算实例
某抗震框架梁跨中截面尺寸b×h=250mm×500mm,梁内配筋箍筋φ6@150,纵向钢筋的保护层厚度c=25mm,求一根箍筋的下料长度。
解:外包宽度= b-2c+2d
=250-2×25+2×6=212(mm)
外包长度=h-2c+2d
=500-2×25+2×6=462(mm)
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
=2*(外包宽度+外包长度)+110(调整值)
=2*(212+462)+110=1458(mm)
≈1460(mm)(抗震箍)
箍筋形式 使用结构 箍筋弯钩
不直段长
度Lp 箍筋直径
HPB235级 HRB335级 CRB550级
6 8 10 12 8 10 12 5 6 7 8
90°/90° 一般结构 Lp≥5d 5d 6d 5.28d
30 40 50 60 50 60 70 30 30 40 40
135°/135° 抗震结构 Lp≥10 18d 20d 18.4d
110 140 180 220 160 200 240 90 110 130 15
抗震结构中箍筋长度的计算。
设某框架梁截面尺寸bXh,保护层厚度c,箍筋直径d,钢筋按外皮计算,弯钩为135°,那么
箍筋长度=(b-2c+2d)*2+(h-2c+2d)*2+(1.9d+max(10d,75mm))*2
(b-2c+2d)*2和(h-2c+2d)*2不难理解,读者只要画出草图就可以分析出来,箍筋计算的关键是弯钩及弯钩平直段应该取多长才合适的问题。
在本式中,1.9d*2为箍筋的两个弯钩因为弯曲135°而产生的弧度增加值,因为我这里没有图片,就不再赘述。
max(10d,75mm)的由来,砼结构验收规范规定,抗震结构箍筋弯钩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10d,且最低不小于75mm。
读到这里,是不是一切都迎刃而解了呢?
如果箍筋按照中心线计算的话,公式为
箍筋长度=(b-2c+d)*2+(h-2c+d)*2+(1.9d+max(10d,75mm))*2
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分析下这两个公式的不同以及原因
更正:平直段应是两段
箍筋长度=(b-2c+d)*2+(h-2c+d)*2+(1.9d+10d)*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