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况赛涧回族乡位于颍上县城东南23公里,南邻霍邱县,东毗寿县,均以淮河为天然界限,北临颍河,其地理特征是三面环水,颍正公路贯穿全乡,水陆交通方便,截止2008年,辖14个村,42自然庄,76个村民组,总人口23277人,5563户,其中回族人口占总人口的33%以上,耕地面积29836亩,辖区总面积48.5平方公里。
历史沿革清代曾于此设置驿铺,故名赛涧铺;据“县志”载,明初属正阳关乡;清代乾隆年间属东六郡所;民国时期曾于此设乡;1949年建赛涧乡;1958年人民公社时,该乡撤销,辖区划为垂岗人民公社;1961年建区划社时,成立赛涧公社;1969年撤区并社,该社同时撤销;1973年成立赛涧管理区;1979年建区划社时复建赛涧公社;1983年体制改革中,更名为赛涧乡,隶属王岗区公社;1992年撤区并乡时为原王岗大镇的一个总支;1996年11月,成立赛涧乡;1998年经省政府批准,成立赛涧回族乡。
旅游资源赛涧回族乡原为颍上县至古镇寿县正阳关的过路店孜,相传原河下有泉眼72眼,铺中祖师庙有3眼,其余多部分在穆台子至彭台子村后河内,天旱水浅时可见,大小如拳头、鸡蛋不等,其中有一大泉眼,喷射泉水,有“赛涧流泉”之美称,为“颍上八景”之一。
经济发展该乡属典型农业乡镇,地势低平,属行蓄洪区,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大豆、大蒜、蔬菜等,主要外销农副产品有大豆、大蒜蒜苔、牛、养、鸡、鸭鹅、猪和禽蛋和牛羊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