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四七团始建于一九五二年六月,其前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后勤运输部队所属的生产总队。1953年2月生产总队改编为解放军二十二兵团骑兵七师劳改支队,同年4月成立三十团,同属骑七师管辖。1953年6月,骑七师撤销,劳改支队、三十团划归二十二兵团农十师管辖。1954年10月7日,二十二兵团与新疆军区生产管理部合并,成立新疆军区生产建兵团,劳改支队、三十团隶属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农十师管辖。1955年2月农十师撤销,劳改支队、三十团划归农八师。1956年2月21日劳改支队并入三十团。1969年7月改番号为一四七团。1975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撤销,一四七团改称一四七团场,隶属石河子地区。1981年兵团恢复,一四七团仍属兵团农八师管辖,一四七团场复称一四七团至今。2005年7月又注册工商企业名称为十户滩农场。
五十多年来,经过几代拓荒者的开垦建设,一四七团现已成为一个功能齐备、设施完善、基础较好的综合性中型团场主。团场经济主要由以棉花、小麦、玉米、瓜果蔬菜、苜蓿饲草为主的种植业;以奶牛、猪、羊、家禽为主的养殖业;以农产品加工、农机具制造、造纸、塑料制品、油脂、建筑安装、交通运输、商贸为主的工商业和以教育、医疗卫生、广播电视、物业管理为中心的社会服务业等构成。目前有农业连队18个;服务中心8个,即:农业科技服务中心、城镇管理服务中心、教育管理服务中心、卫生服务中心、畜牧服务中心、水利服务中心、物资服务中心、广播电视服务中心;工业单位4个:团联合加工厂(团办)、纸板纸箱厂(民营)、预制厂(租赁)和砖厂(租赁);果蔬公司1个;建筑业单位1个(私营)。全团总人口1.88万人,从业人数4737个,其中职工3765人,个体劳动者972人。
2007年一四七团党委在师市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发展壮大兵团,致富职工群众”的工作目标。坚持“强班子、带队伍、聚民心、顺关系、谋发展、变面貌”的工作思路和“说实话、出实招、干实事、求实效“的工作方针;以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经济、节水灌溉、强化模式化栽培、农业植保、畜牧改制为突破口;建立了“棉花种植业、畜牧养殖业、果蔬园艺业”三足鼎立的经济发展格局。战胜了低温、早霜等严重自然灾害,克服了资金短缺、劳力不足等困难,实现籽棉总产量36800吨,全团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92亿元。
2008年,一四七团经济经济的奋斗目标是:实现“214518”工程。即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1亿元以上,实现籽棉总产4500万公斤以上,实现职均收入达到1.8万元以上。按照”农业精准化、收获机械化、奶牛规模化、团部城镇化、园区现代化“的发展思路,科学合理调整经济结构,整合团场现有资源,大力发展棉花、奶牛、葡萄、饲草和香料四大产业,逐步实现”农业稳团、畜牧林果业富民、发展工业园区强团“的奋斗目标,促进团场经济持续、快速、有序、健康发展。
“十一五”规划发展目标是:到2010年团场经济保持一个较快的发展速度,运行质量显著提高,“十一五”末全团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亿元,经济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5%,人均GDP增长速度要达到8%;啊均收入达到2万元以上,人均纯收入达到1万元以上,年均增长速度要达到8%;全团耕地面积达到18万亩,创建团以来最高记录(目前已基本实现),并建成师市高产机械化农业示范基地;团场工业园区建设初显效益;团场城镇建设初具规模;屯垦戍边新型团场初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