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孟广林,男,1955年生,自幼爱好书画艺术,崇拜张颠醉素、黄山谷、祝允明等狂草追学多年。尤其写带有大写意味的大行大草在墨的浓度上讲究浓淡,“在造型上狂纵恣肆,翻腾跳荡笔势有粗细枯润,断连,方圆,疾涩疏密等诸多因素探索很长时间.1987年参加市书协作品参展市、东北地区及电力、重工、全国及海外展。作品发表于《工人日报》、《电力报刊》等。行草、大草隶书、篆书作品被海内外收藏和国外展出,在赴香港、新加坡、澳门等与艺友交流1993年应邀到中国艺术研究院出席书法交流笔会及研讨活动,在导师名家指点下,又主攻草书长卷做为主攻项目,先后参展省市全国及海外作品展出,部分作品获奖收藏出版。特别是大草长卷引起书法同体及名家等认可,并有诗赞:孟兄挥毫落,广大有神通,龙飞凤舞来,林立草圣中。虽说有夸张之意,但其正在不断拼搏努力实现这个愿望和理想。出版作品有《当代书画家作品集》、《中国当代书画家作品精选》、《中华当代艺术家国际名人专题作品精选》、《世界艺术家名人录》等儿十部作品集册。
2、孟广林,男,1954年12月4日出生, 江苏滨海人,中共党员。中学毕业作为知青上山下乡劳动锻炼。1978年从农村考上贵州大学历史学系,1982年毕业获历史学学士学位并留校,在历史学系世界古代中世纪史教研室任助教。1985年考上天津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比较史学专业研究生,师从于庞卓恒先生。1988年获历史学硕士学位,之后到贵州师范大学历史学系任讲师兼中国古代史教研室主任。1992年考上北京大学历史系世界地区史、国别史专业的博士生,师从于著名史学家马克尧教授,1995年获得博士学位。之后至今到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任教,先后任讲师、副教授。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世界古代中世纪史教研室主任,兼中国世界中世纪史学会常务理事与副秘书长。
主要从事西方封建政治史、文化史与中西历史的比较研究,先后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其中有近20篇发表在国家级杂志上《历史研究》、《世界历史》、《中国史研究》、《史学理论研究》、《光明日报》、《史学集刊》、《史学月刊》等重要刊物上。不少论文还被《中国历史学年鉴》、《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人大报刊复印的《世界史》、《明清史》、《历史学》等重要刊物重点摘登或全文转载。此外,还独著专著3部,与人合著专著3部,独著教材一部,与人合著教材一部,作为主要校者参与译著一部。1999年、2003年分获中国人民大学第七、八届优秀科研成果奖(论文奖),代表作《英国封建王权论稿》2004年获北京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主持了1999年度国家社科项目“中古西欧的封建王权的研究”,并参与了多项国家重点社科项目的研究。
主要论著:
一、专著与教材等
《英国封建王权论稿》,独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查理曼》,独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东海”与“西海”——中西历史比较的尝试》,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版。
《凹凸文心——中国文化群体的历史活动与思想境界》,主编兼主要作者,改革出版社,1997年版。
《心学与中国社会》,副主编兼主要作者,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4年版。
《世界中世纪史》,独著,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译作《剑桥近代史》第三卷的主要校译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世界文明史》(与人合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二、论文等
(一) 学术论文
1、第一号资产阶级革命——世界中世纪史的终结与近代史的开端,载《贵州大学学报》,1985年4期。
2、佛罗伦萨市民人文主义对封建传统思想的冲击,载《天津师范大学学报》1988年第4期
3、明清思潮与文艺复兴比较之我见,载《中国史研究》1987年第4期。
4、意大利人文主义与明末清初儒学人文观的异同,载《历史教学》1989年第9期。
5、唐甄君权观析论,载《贵州文史丛刊》1991年第3期。
6、黄宗羲“法治”思想辨析,载《中国史研究》1991年第4期。
7、明末清初的思想流变,载《贵州师范大学学报》1991年第5期。
8、中国近代早期启蒙思潮的滥觞,载《贵州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第1期。
9、意大利人文主义思潮的衰落及其原因,载《青海师范大学学报》1991年第5期。
10、试论当代新儒家的文化——政治理想,载首届中国青年史学工作者学术代表会议论文集《成长中的新一代史学》,陕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11、近百年来西方的西欧封建王权理论,载《历史研究》1995年第2期。
12、马克尧先生与我国的西欧中古史研究,载《世界历史》1997年第5期。
13、中古英国神学家约翰的“王权神授”理想,载《世界历史》1997年第4期。
14、中古前期英国封建王权与世俗贵族的关系,载《历史研究》1997年第1期。
15、我国中世纪史研究的历史回顾,载《河南大学学报》,1999年第5期。
16、英国封建王权对郡政的整顿,载《世界历史》,2000年第1期。
17、中古西欧基督教经学传统的积淀与更新,载《河南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
18、中古前期的英国封建王权与基督教会,载《历史研究》,2000年第2 期。
19、对批判地借鉴当代西方史学流派的一些看法,载《光明日报》》2000年6月16日史学版。
20、批判地借鉴西方史学流派,深化我国的世界史研究,载《河南大学学报》》,2000年1期。
21、中古英王国财政制度探析,载论文集《世界中世纪史的新探索》,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22、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人文主义者的政治理想,载《社会转型天津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 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0年版。
23、摆脱“儒学复兴”理想的困扰—有关传统儒学与中国现代化关系的思考,载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儒学与中国文化现代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4、中古英王国的封建军事制度析论,载论文集《人大史学》》,中国书店1999年版。
25、封建时代中西君权神化现象的比较研究),载《中国史研究》, 2002年第2期。
26、中古西欧的“法大于王”与“王在法下”之辨析,载《河南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
27、唯物史观与当代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载《光明日报》2002年6月25日理论版。
28、西欧文艺复兴对基督教神学传统的批判继承,载《史学集刊》,2002年第2期。
29、借鉴与创新:我国世界史学科发展的必由之路,载《河南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
30、威廉一世与英国封建王权的确立,载《史学论丛》,人大历史学系编,1999年版。
31、塞瑟尔的《法国君主制度》与“新君主制”的理想,载《历史研究》2004年第2期。
32、唯物史观与思想文化史研究,载《史学理论研究》2003年第2期。
33、东西方近代早期思想启蒙,载论文集《中西文化交流与岭南社会变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34、试论塞瑟尔的“新君主制”学说,载《史学月刊》2004年第6期。
35、中西“人文”精神的当代思考,载《光明日报》2003年8月5日理论版。
36、取向与范式:中西封建政治史比较的思考,载《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论坛》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7、神人相分与天人合一,载《河南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
38、马克·布洛克对中古西欧封建政治史研究的贡献,载《史学理论研究》2004年第4期。
39、有关中西历史比较的几个问题,载《史学月刊》2005年第1期。
40、究竟应当如何看待农民起义,载“光明日报”主办《光明观察周刊》2003年第7期。
41、中外“融通”与我国世界史学科的发展,载香港中文大学《世纪中国》2003年第14期。
(二) 会议综述及其它文章
1、首届中国比较史学学术讨论会述要,载《历史研究》1991年第5期。
2、中国世界中世纪史2001年学术年会纪要,载《光明日报》2001年6月19日史学版。
3、“学术报告评议词”,载《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论坛》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中西历史比较的新视野,载《光明日报》2003年12月4日史学版。
5、“中西历史比较研究学术论坛”述要,载《世界历史》2004年第2期。
6、比较史学、传统文化、现代化——学者访谈录,载《贵州日报》1991年6月25日理论版。
7、“西方文明史进程——文艺复兴”系列文章10篇,载中共中央党校《学习时报》2004年232—258期(篇名从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