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继伦
简历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955年4月12日
【学习工作】1969年3月-1973年3月长春东北师范师大学附属中学学生
1973年3月-1975年7月吉林省五﹒七干校知识青年、团总支书记
1975年9月-1978年4月吉林省五﹒七干校马列主义教研室教师
1978年3月-1982年1月长春科技大学(现吉林大学)社科系哲学专业本科生
1982年1月-1985年9月长春科技大学社科系担任助教,兼哲学教研室副主任
1982年9月-1983年7月到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进修
1985年9月-1988年7月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哲学系,获哲学硕士学位
1987年9月调入东北师范大学政治系任教,同年晋升为讲师
1992年12月晋升为副教授,兼政治系副主任
1997年12月晋升为教授
2000年12月评为博士生导师
1997年被评为东北师范大学跨世纪中青年理论骨干
2000年被聘为东北师范大学《社会学》基础课主讲教师
2000年被聘为东北师范大学首批教授委员会教授 ,2003年第二次聘为教授委员会教授
自1990年以来,曾担任东北师范大学原政治系哲学教研室主任、系副主任,现任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副院长、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
【社会学术兼职】兼任中国思维科学学会理事、中国逻辑学会形式逻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逻辑学学会理事、吉林省哲学学会常务理事、吉林省社会学会常务理事、吉林省思维科学研究会副理事长、长春市在职干部教育兼职教授、理论研究兼职研究员、理论文章特约撰稿人、吉林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特聘教授、东北师范大学中国东北研究院兼职教授、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兼职教授、吉林省广播大学兼职教授、吉林电视台新闻中心特约评论员、吉林省图书馆专家委员会委员、长春市政协特约委员、长春市人民政府专家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长春市中级人民法院人民陪审员、长春市行政执法监督员。
【教学工作】为本科生讲授逻辑学、哲学、社会学、思维科学等课程;为研究生讲授社会学专题、伦理学专题(马克思主义学院)、东西方文化比较研究、东西方哲学比较研究、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建设、哲学通论、当代哲学前沿问题研究、文化哲学、精神文明建设专题研究
指导研究生:博士生研究生15名,硕士研究生12人
【主要科研方向】主要从事文化哲学、社会学、伦理学和思维科学研究,研究方向涉及文化哲学、当代中国道德建设、逻辑学等
1.大众文化研究
对大众文化问题的研究,是当代文化哲学和文化社会学思考中共同遇到的难题。现代大众社会的形成,使大众文化借助大众传媒迅速发展;加速了文化多元化发展进程,在更大的空间满足了大众文化生活的需要,改变了人的生活方式。同时,大众文化的反文化、平庸化、低俗化倾向,也对我国精神文化领域构成了现实的威胁。从文化哲学的层面上对大众文化进行反思,从文化社会学层面对大众文化的发展进行规划是问题研究的关键。赵继伦在1997年开始对大众文化进行研究,并主持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众文化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先后在中宣部《党建》杂志、《道德与文明》等杂志上发表了“大众文化勿忘教育使命”和“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道德审视”等十余篇论文。完成了《多维视野中的大众文化》(13万字)的研究报告。该项成果被全国社科规划办印成《成果要报》,发至党中央机关及各部委,受到文化部的重视,孙家政部长作了重要批示。目前此项研究仍在深入进行。
2.当代中国道德建设
伦理学或道德哲学的研究与文化哲学、文化社会学的研究有许多学科交叉点。精神文明本质上是文化的创造与发展问题。道德建设是人的精神文化素养不断提升的过程。当代中国道德建设是一个问题的极多,亟待研究的重要领域。赵继伦自1996年开始对我国道德建设问题开展研究,主持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项目——跨世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研究。先后在《道德与文明》等杂志上发表了“关于集体主义道德实践的理论思考”、“学术文化与学术人”、“信仰的现时代选择”等30多篇论文。有些论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转载,作为项目成果,出版了《构建中国21世纪精神文明》一书,目前对中国道德建设问题研究仍在进行。
3.逻辑学研究
逻辑学作为一个古老的学科至今仍是一个问题较多的领域。其中关于中国古代逻辑的性质及模型特征是一个长期争论的领域。自清末以来,国内学术界始终认为中国古代逻辑是与亚里士多德创立的传统形式逻辑相同的逻辑类型。赵继伦自1989年开始对中国古代逻辑的类型进行了长期的研究。1989年在国内首次提出,中国古代逻辑是古典的非形式逻辑的思想,这一思想发表在《天津师大学报》上。1990年《新华文摘》,《高校文科学报文摘》、《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同时转载了该论文,并引发了国内的争论。《国内哲学动态》就争论进行了综述。随后赵继伦又先后在《哲学研究》、《中国文化研究》等杂志发表了“《墨经》所呈现的中国古代思维方式”和“墨家辩学的文化特征”等多篇文章。在逻辑学的研究中关于形象思维,国内外的研究始终认为,形象思维是抽象思维对立的两种思维,认为形象思维是非逻辑思维,先后在《社会科学辑刊》等杂志发表“关于形象思维的逻辑构想”等文章,引起学术界的关注。逻辑问题的研究目前仍在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