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斜圈闭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4-11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一、背斜圈闭的成因

背斜圈闭是由于储集层发生褶皱变形(顶面向上拱起),其上部又为非渗透性岩层(盖层)所覆盖遮挡而形成。按其成因,背斜圈闭的种类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岩层受侧向挤压力而成(老君庙背斜);或差异性升降运动而造成(大庆长垣);也可以与断层有关,如拖曳褶皱喝滚动背斜。此外,刺穿构造发育过程中由于地下塑性物质的上升活动,也可形成背斜(盐丘背斜)。

就构造的发育历史来看,有的可能经过一次褶皱变动形成,有的则可能经过多次变动而成,褶皱一次比一次强烈,岩层受到褶皱的强度越来越大。背斜的成因虽然不同,但作为油气圈闭的遮挡作用来说都是一样的。

二、背斜圈闭的特点

由于成因的不同,形态也也各不相同,有低矮圆丘状的穹窿;也有狭长的背斜,它们可以是对称的,也可以是不对称的,甚至是倒转的。背斜闭合度和闭合面积的差别也很悬殊。

背斜圈闭可以是简单完整的,也可以是被其它地质因素复杂化了的多种因素控制的圈闭。背斜圈闭的另一个特点,是圈闭向下往往垂直延伸穿过厚度相当大的沉积岩层。所以,在较深的储集岩层中也能形成圈闭。露头区,背斜褶皱在地表有清楚的显露,可以用地质测量的方法直接确定背斜构造的特点。在覆盖区,背斜深埋地下,但利用地球物理勘探法(如地震等)也是比较容易发现的。因此,背斜圈闭是人们最早认识,也是最重要的储油圈闭之一。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