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立石镇玉龙村玉龙村地处泸县立石镇,由原来的石湾村、玉龙村合并而成。玉龙村风景秀丽,气候温和物产丰富,截至2007年10月,全村总人口3344人,总户946户,耕地面积1438亩,森林面积1000多亩,有大面积种植花椒、杜仲、等中药材的习惯。粮食亩产800——1000斤,在合村并组后,在党委政府的知道下,该村发展并培养了许多水产养殖业、种植业大户,人均年收入达4128元。[3]
2、云南省大理州大理市下关镇玉龙村玉龙村民委员会隶属大理市下关镇,地处下关镇中心,道路为水泥路,交通方便。东邻环城东路,南邻环城南路,西邻文化路,北邻建设路,辖玉龙一组、玉龙二组、玉龙三组等3个村民小组。截至2006年,有农户153户,有乡村人口1006人,其中农业人口350人,劳动力180人。全村国土面积3.74平方公里,海拔1979米,年平均气温15.7℃,年降水量695.3毫米。2006全村经济总收入17113万元,比上年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5885元,比上年人均增加150元,农民收入主要以第三产业为主。被州、市人民政府授予“小康村”、“亿元村”等荣誉称号。
3、云南省大理州剑川县马登镇玉龙村该行政村隶属剑川县马登镇,地处马登镇西北边,距镇政府所在地3.00公里,到镇道路为砂石路,交通方便,距县城所在地63公里。东邻东华村委会,南邻塔登村委会,西邻怒江州兰坪县,北邻黄花村委会。辖石花坪、嘉禾、北寨、观音、先生邑等8个村民小组。截至2006年,有农户558户,有乡村人口2503人,其中农业人口2463人,劳动力1294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435人。
全村国土面积31.93平方公里,海拔2,580.00米,年平均气温10.00℃,年降水量1,000.00毫米,适合种植水稻、玉米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4,365.00亩,人均耕地1.8亩,林地35,000.00亩。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391.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77.00元。该村不属于贫困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
4、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大兴镇玉龙村玉龙村位于大兴镇东面与鹤山镇,北面与西崃镇相连,它由原玉龙村和高桥的桥墩村两村合并而成,村委会距大兴镇政府7公里,幅员面积8.5平方公里,辖12个社,截至2005年,全村总户数581户,总人口1741人,党员60人,劳动力1041人,外出务工人员约180人,耕地面积2391亩,其中田1900亩,地491亩。全村先有果树面积3000亩,茶园面积300亩,西瓜种植面积500亩。常年母猪存栏1000头,年出栏仔猪20000头,商品猪存栏1000头,年出栏百头以上商品猪的农户40户。村集体年收入2.2万元,社级集体年收入11万元。2005年人均纯收入4150元。在2002年8月玉龙村被中共蒲江县委组织部评为党员先锋工程示范村。2002年7月被蒲江县委评为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先进单位。在2004年玉龙村被中共蒲江县委和蒲江县人民政府评为县文明村。[1]
5、四川省新津县文井乡玉龙村玉龙村地处文井、新平、五津三镇乡交界处,距县城8km,是典型的农业村,截至2007年,全村727户,总人口2285人,辖14个村民小组,幅员面积2.28km2,其中耕地面积1984亩。在乡党委政府大力支持下,玉龙村两委会一班人依托传统“玉龙土鸡”养殖优势,着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打造农业产业化基地,做大做强“文井鸡”产业支撑,经过几年精心培育发展,全村一村一品产业初具特色。2007年全村年出栏肉鸡320万只,直接从事养鸡的农村劳动力478人,养殖户167户,其中年出栏上万只的有47户,2007年全村人均收入达5102元。辐射带动兴义、五津、新平、方兴、沙渠、三江等周边乡镇的三十多个村肉鸡业的发展。由于“文井鸡”的迅猛发展和带动,新津县被成都市农委作为全市家禽产业发展的牵头县,文井乡家禽养殖协会被省评为百强协会。[2]
6、云南省昆明市宜良县狗街镇玉龙村村情概况

该行政村隶属宜良县狗街镇,地处乡镇西边,距镇政府所在地10公里,到乡镇道路为柏油路,交通方便,距县城11公里。东邻槽沟,南邻马军,西邻南羊福宜,北邻小马街。辖玉龙村、下伍营村等2个村民小组。截至2008年底,有农户722户,乡村人口2646人,其中农业人口2646人,劳动力1900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300人。
全村国土面积4.6平方公里,海拔1540米,年平均气温16.3℃,年降雨量936毫米,适合种植粮食、蔬菜、花卉等农作物。有耕地面积1305亩,人均耕地0.51亩,林地3802亩。2008年全村经济总收入276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067元。农民收入主要以种养为主。
自然资源截至2008年底,全村有耕地总面积1305亩(其中:田1200亩,地105亩),人均耕地0.51亩,主要种植粮食、蔬菜、茭瓜等作物;拥有林地3802亩,其中经济林果地1650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64亩,主要种植板栗、冬桃、柿子等经济林果;水面面积370亩,其中养殖面积36亩;草地678亩;其他面积801亩。
基础设施截止2008年底,该村已实现通电、通路、通水,有路灯。全村有777户通自来水。有777户通电,有308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678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38.5%和93%);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637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526户(分别占总数的79%和67%)。
该村到镇集镇道路为柏油路;进村道路为水泥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宜良汽车站11公里,建有集贸市场2个。全村共拥有汽车29辆,拖拉机15辆,摩托车120辆。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1200亩,有效灌溉率为100%,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1200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46亩。
到2008年底,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18户;装有太阳能农户62户;全村有2个自然村已通自来水;有2个自然村已通电;有2个自然村已通路;有2个自然村已通电视;有2个自然村已通电话;有2个自然村已通路灯。该村农户住房以砖混、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247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57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418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农村经济
该村200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764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582万元,占总收入的25.3%;畜牧业收入698万元,占总收入的13.1%(其中,年内出栏肉猪2566头,肉牛40头,肉羊192 头);渔业收入30万元,占总收入的1%;林业收入80万元,占总收入的2.7%;第二、三产业收入1130万元,占总收入的54.3%;工资性收入168万元,占总收入的1.5%。农民人均纯收入4067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60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498人(占劳动力的23.4%),在省内务工486人,到省外务工12人。
人口卫生
截至2008年底,该村有农户777户,乡村人口2646人,其中男性1289人,女性1357人。其中农业人口2640人,劳动力1820人。该村以汉、彝族为主(是汉、彝族混居地),其中汉族2618人,彝族19人,其他民族3人。
到2008年底,全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478人,占人口总数的18.5%;参加农村合作医疗2646人,参合率100%。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镇卫生院,卫生所面积为75.6平方米,有乡村医生2人,该村距离镇卫生院1公里。该村建有公厕13个,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场地14个,建有村内生活排水沟渠设施2个。
文化教育
该村建有小学1所,校舍建筑面积832平方米,拥有教师11人,距离狗街镇第二中学1公里。截至2008年底,整个行政村农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284人,其中小学生197人,中学生87人。全村建有文化活动室1个、图书室1个、业余文娱宣传队1个,极大的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村务公开
全村村务公开项目主要有政务、财务。主要以黑板报、会议方式公开。 到2008年底,该村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836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1305亩,其中土地流转面积219亩。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年末集体总收入24.8万元,有固定资产76万元,年末集体有收益11.9万元,农村财务管理实行自行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黑板报、会议方式公开财务。[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