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玛丹增,男,1960年10月生于四川富顺。自幼家境清苦。当过知青、工人。1978年入伍,在军营16年,从事宣传、电视新闻记者、编导,1994年复员。曾进修于北京电影学院和北京广播电视大学,电视纪录片《千里成昆线》、《为了永远的春天》等获得cctv 和总政奖项。退役后从事影视编导、广告人、餐饮娱乐、旅游地产等职业。
80年代开始业余文学创作,作品散见全国各地报刊约20余万字,《再见,安琪儿》、《一棵树的黑夜》等获得省级报刊征文奖。著有散文随笔集《在时间后面》、《越走越远》等。
嘎玛丹增,近年主要活跃在各网络文学论坛,先后获得“新浪论坛2006年十佳写手”第二名、“网易文化论坛2007年优秀写手”等。他的文笔冷静细腻,喜欢用哲理类思考来行文,并且喜欢用行走的方式表达对故土的眷恋和热爱。“嘎玛丹增的写作,是一种怀念,更是一种挽留。”(杨远宏《停在泸沽湖的一面心境》)。“一个人的行走,一个人的旅途,一个人的视界。”面对生命和生活,他行走着思考,“沿着他的真情写作可以抵达人类精神的源头”, “嘎玛丹增的写作,是对故乡家园的一种感性与理性的双重回归。”(房照《当代文学作品缺乏鸟叫声》)。
嘎玛丹增的散文作品才思驰骋,风格多样,能豪放亦能婉约,或沉着痛快,或含蓄绵婉。其散文,意境深远,语言简练,内蕴丰富。或朴实无华,情真意挚;或文辞清雅,富有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