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浙江省温州市洞头县元觉乡状元村状元村是温州市深水港区所在地,东连沙角村、相思岙,南接活水潭村,北与小北岙村接壤。辖区内有元觉义校、元觉信用社、元觉农电站、元觉卫生院等驻乡站、所,是全乡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该村下辖状北、状中、状南三个自然村,拥有老鼠尾、笔架山、深水港区等一批丰富的旅游资源。有数据显示[3],全村总面积1737亩,总人口 3066 人,915户。2006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912.3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7.11万元,人均收入4505元。
村党支部、村委会一班人,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不畏困难的工作思路,自加压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创造环境,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得到长足发展。村内主干道全部硬化,主干道和公共场所路灯安装率达100%,两处健身点和一个休闲小广场环境优美、设施齐全,为村民的健身、休闲提供了必要条件。村治保、调解、联防等群众性组织健全。村民每年定期自发开展文体活动,人际关系和谐,农村家庭道德水平和文明程度明显提高。
2008年温州状元岙深水港的建成开港必将进一步带动状元村的运输、旅游、住宿、餐饮等产业的飞速发展,并将进一步提升状元村民的文明素质,为状元村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创造良好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3]。
2、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大安镇状元村状元村位于玉田县大安镇,是一个有近3000人的大村,由于第七届村委会换届选举的遗留问题,部分群众多次到省、市、县上访;村“两委”班子不团结,村务工作无法正常开展。2007年3月,县选聘一名干部派到该村任党支部书记后。两委班子团结协作,积极发展甲鱼养殖,特色产业得到发展壮大;为该村各项事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中华鳖养殖在大安镇有一定的规模和群众基础,该村便引导群众开展中华鳖养殖。该产业属高投入、低风险、高产出的新兴产业,亩利润是其它普通养殖业的100到200倍。为尽快打开工作局面,村干部率先带头搞示范。联结三户带头建成了一个投资260万元,面积近100亩的中华鳖养殖小区。2008年实现经济效益250万元,随后有三户建起了占地120多亩的中华鳖养殖场,并为他们引进良种2.5万只,可实现经济效益350多万元。2008年10月,该村成立了玉田县鑫龙养殖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把养殖户组织起来,团结起来,一起抵御市场风险,实现共同富裕。合作社成立后,吸收社员75人,其中有6名来自天津蓟县。合作社已为社员协调贷款75万元,解决养殖技术等疑难问题37件,购买种苗20多万只,成品鳖交易额达1500万元。
状元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2008年实现了户户通自来水,改善了群众的饮水条件;以村村通公路建设为抓手,积极争取镇党委和县交通局的支持,为全村修建了4500米的水泥路,推进畅通工程,解决了群众的出行难的问题;多次到镇电力所和县电力局反映养殖户用电难的问题,感动了相关领导,无偿为该村办电1500米;针对该村地处半山区,群众浇地困难的实际,他利用水务部门的优惠政策,为状元村打岩石井二眼,改善了群众的灌溉条件。为全村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4][4]
3、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三川镇状元村村情概况

状元村隶属于三川镇普枫村委会,属于坝区。位于 三川镇东边,距离村委会1.5 公里,距离镇政府3公里。国土面积540亩,海拔1570米,年平均气温14.2℃,年降水量921毫米,适宜种植水稻、蚕豆等农作物。
自然资源截止2006年底,全村有耕地总面积410亩(其中:水田410亩,),人均耕地0.82亩,主要种植水稻、蚕豆等作物;拥有林地40亩,水面面积30亩,其中养殖面积30亩;其他面积60亩。
基础设施该村截止2006年底,已实现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无路灯。全村有60户通自来水,有81户饮用井水,有140户通电,有20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140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14.4%和100%);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100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60户(分别占总数的95%和45%)。
该村到乡镇道路为沙石路;进村道路为沙石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3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3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4辆,拖拉机3辆,摩托车60辆。
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110户;装有太阳能农户15户;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110户。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410亩,有效灌溉率为100%,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350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69 亩。
该村到2006年底,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15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50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76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农村经济该村2006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54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60万元,占总收入的40%;畜牧业收入20万元,占总收入的13%(其中,年内出栏肉猪300头);渔业收入12万元,占总收入的7.8%;林业收入2万元,占总收入的1.3%;第二、三产业收入35万元,占总收入的22.8 %;工资性收入25万元,占总收入的16.2%。农民人均纯收入1832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养殖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25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80人(占劳动力的34%),在省内务工70人,到省外务工10人。
人口卫生截止2006年底,该村有农户141户,共乡村人口506人,其中男性250人,女性256人。其中农业人口506人,劳动力238人。该村以汉族为主,其中彝族1人,白族1人。
到2006年底,全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309人,参合率62%;享受低保10人。
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镇卫生院, 距离村委会卫生所1.5公里,距离镇卫生院3公里。人畜混居的农户20户,占农户总数的14%。
文化教育该村小学生就读到普枫小学,中学生就读到镇中。该村距离小学校1.5公里,距离中学4公里。截止2006年底,该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50人,其中小学生35人,中学生15人。
村务公开该村到2006年底,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137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345亩,其中土地流转面积50亩。农村财务管理实行自行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粘贴公告、黑板报、会议方式公开。[1]